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B.能使枉者直
C.不仁者远矣
D.尧舜其犹病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2-14 09:3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谋诸妇。如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举酒客 属:劝酒
B.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通“凭”,乘
C.是岁十月之 望:农历每月十五
D.今者暮 薄:稀薄
【小题2】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营造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生活气息。
B.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C.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冬景色。
D.两段选文都描写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选文一营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选文二营造清冷高远的意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同类题3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终;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对臣民进行奖赏和刑罚的时候,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讲的是“用人”“纳谏”策略,即任人唯贤和择善而从。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小题2】这段的“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题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长(zhǎng):_____②固:______③浚:_____④下愚:____⑤明哲:_____⑥当神器之重:___⑦域中:____⑧殷忧:_____⑨傲物:_____⑩董:____⑪振:____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