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终;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对臣民进行奖赏和刑罚的时候,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讲的是“用人”“纳谏”策略,即任人唯贤和择善而从。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小题2】这段的“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题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长(zhǎng):_____②固:______③浚:_____④下愚:____⑤明哲:_____⑥当神器之重:___⑦域中:____⑧殷忧:_____⑨傲物:_____⑩董:____⑪振:____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0 10:59: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祖和,魏胶州刺史。父璠,周隋州刺史。诞少刚毅,有器局。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高祖受禅,为兵部侍郎。数年,出为鲁州长史。开皇中,复入为比部、刑部二曹侍郎,俱有能名。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明年,迁尚书右丞。俄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寻转尚书左丞。
时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朝廷盛选僚佐,前后长史、司马,皆一时名士。上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谅甚敬焉。及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用谘议王支页之谋,发兵作乱。诞数谏止,谅不纳。诞因流涕曰:“窃料大王兵资,无敌京师者。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士马虽精,难以取胜。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如更迁延,陷身叛逆,一挂刑书,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愿察区区之心,思万全之计,敢以死请。”谅怒而囚之。及杨素将至,谅屯清源以拒之。谅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相与协谋,闭城拒谅。谅袭击破之,并抗节而遇害。帝以诞亡身徇国,嘉悼者久之,下诏曰:“并州总管司马皇甫诞,性理淹通,志怀审正,效官赞务,声绩克宣。值狂悖构祸,凶威孔炽,确殉单诚,不从妖逆。虽幽絷寇手,而雅志弥厉,遂潜与义徒据城抗拒。众寡不敌,奄致非命。可赠柱国,封弘义公,曰明。”子无逸嗣。
(节选自《隋书·皇甫诞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就政事而言。
C.柱国,古代官名,楚国始设,为最高武官;唐以后,为勋官称号。
D.谥,指帝王死后,臣子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的一个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 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 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 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 推结。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 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 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 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 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 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 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葭莩,本意是芦苇杆内的薄膜,常常用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的“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B.谥,古代加给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D.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即部落依次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 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
B.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C.窦荣定跟随武元皇帝率领突厥木杆占领北齐的并州,得赐绢三百段,世袭永富县公爵,食邑千户,升官为开府,授职忠州刺史,又并加升为上开府,授官前将军。
D.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若谊字道机,河南洛阳人也。祖伏连,魏云州刺史。父统,右卫将军。谊性刚果,有干略。在魏,以功臣子,赐容城县男。累迁直阁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尚食典御。周太祖据有关中,引之左右。尝使诣杏城,属茹茹种落携贰,屯于河表。谊因譬以祸福,诱令归附,降者万余口。太祖深奇之,赐金银百两。齐遣其舍人杨畅结好于茹茹,太祖恐其并力,为边境之患,使谊聘茹茹。谊因啖以厚利,茹茹信之,遂与周连和,执畅付谊。太祖嘉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略阳公府长史。周闵帝受禅,除司射大夫,改封霸城县子,转左宫伯,寻加开府。后历灵邵二州刺史,原信二州总管,俱有能名。其兄敦,为金州总管,以谗毁伏诛。坐是免职。武帝亲总万机召谊治熊州刺史平齐之役谊率兵出函谷先据洛阳即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齐范阳王高绍义之奔突厥也谊以兵追之战于马邑遂擒绍义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迟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开皇初,入为右武候将军。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以谊为副元帅。军还,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岁余,拜华州刺史,俄转敷州刺史,改封海陵郡公,复转泾州刺史。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谊素有威名,拜灵州刺史,进位柱国。谊时年老,而筋力不衰,犹能重铠上马,甚为北夷所惮。数载,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谊家富于财,于郊外构一别庐,多植果木。每邀宾客,列女乐,游集其间。卒于家,时年七十七。子举袭爵。

(选自《隋书·列传第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亲总万机/召谊治熊州刺史/平齐之役/谊率兵出函谷/先据洛阳/即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齐范阳王高绍义之奔突厥也/谊以兵追之战/于马邑遂擒绍义/
B.武帝亲总万机/召谊/治熊州刺史/平齐之役/谊率兵出函谷/先据洛阳/即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齐范阳王高绍义之奔突厥也/谊以兵追之/战于马邑/遂擒绍义/
C.武帝亲总万机/召谊治熊州刺史/平齐之役/谊率兵出函谷/先据洛阳/即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齐范阳王高绍义之奔突厥也/谊以兵追之/战于马邑/遂擒绍义/
D.武帝亲总万机/召谊/治熊州刺史/平齐之役/谊率兵出函谷/先据洛阳/即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齐范阳王高绍义之奔突厥也/谊以兵追之战/于马邑遂擒绍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指爵位,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文中的“左宫伯”“海陵郡公”等即为爵位名。
B.受禅,本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此处指周太祖去世之后,周闵帝继承帝位。
C.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战国时始置,明朱元璋时革去中书省,丞相之制遂废。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谊刚毅善战,立战功有威名。申州刺史李慧叛乱,贺若谊带兵征讨,晋爵范阳郡公;当突厥屡屡制造边患时,朝廷因贺若谊一向有威名而任其为灵州刺史。
B.贺若谊能言善道,善谋略有才干。对左右观望的茹茹部落,贺若谊分析祸福之理,劝诱他们归降;在灵邵二州刺史、原信二州总管任上,他都留下了好名声。
C.贺若谊因功升职,仕途多有波折。贺若谊起初因是功臣之子而被封爵,后因于国有功而多次升职;其兄贺若敦遭谗言诬告而被杀害,贺若谊受此牵连被免职。
D.贺若谊出身将门,家境殷实富裕。贺若谊出身将门,其父曾任右卫将军。贺若谊家中富裕,在郊外建有别墅。贺若谊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后因放纵游乐而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因啖以厚利,茹茹信之,遂与周连和,执畅付谊。
(2)谊时年老,而筋力不衰,犹能重铠上马,甚为北夷所惮。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①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②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注释:①髫龀(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安固太守。   寻:不久。
B.仲文军次蓼堤,梁郡七里  去:距离。
C.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道而进  倍:通“北”,背向。
D.金乡人谓为然,皆喜 信:真实。
【小题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B.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C.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D.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
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率队攻打他。
B.《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假意给各州县下令,要多多准备粮食来麻痹敌人。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C.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后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于仲文因平定尉迥之乱而功成名就。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迥又遣宇文胄、宇文成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檀让以余众屯城武,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书曰:“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叔翼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伏愿下降云雨之施,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上览表,俱释之。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B.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C.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D.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儿童七八岁。髫,指小儿下垂的短发;龀,指小孩子换牙。
B.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成为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C.起家,文中指于仲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初步踏上仕途。
D.黎元,文中指百姓。古代“黔首”“豪右”“黎庶”均指百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少年聪慧,深得太祖赏识。他从小沉迷读书,认为读书能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周太祖非常赞叹。
B.于仲文坚守大义,不与叛军为伍。他拒绝了尉迟迥的引诱,多次受到攻击,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死战得以脱身,到达京师。
C.于仲文精于谋略,多次获得胜利。他趁檀让懈怠,攻取城武;夺取金乡,斩杀徐善净;俘获檀让,平定黄河以南。
D.于仲文勇于自辩,获得皇帝宽宥。他主动向皇帝上书,力陈自己的叔父于翼在动乱的时局中立下了功劳,最终和叔父一起被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