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诲女知之乎 ②君子之过也 ③人皆见之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⑤民信之矣   ⑥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⑦闻弦歌之声  ⑧是鲁孔丘之徒与
A.①③⑤/②④⑥⑧/⑦
B.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C.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D.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3-08 04:0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刘蒙书

司马光

五月十六日,陕郡司马光再拜复书。贤良刘君足下:昔张伯松语陈孟公曰:“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败矣。”马文渊戒兄子,欲其效龙伯高之慎周谦俭,不欲其效杜季良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也。光愚无似,何足以望万一于古人?然私心所慕者伯松、伯高,而不敢为孟公、季良之行也。况幼时始能言,则诵儒书,习谨敕,长而为吏,则读律令,守绳墨,龊龊然为鄙细人,侧足于庸俗之间,不为雄俊奇伟之士所齿目,为日久矣。不意去岁足下自大河之北洋洋来,游于京师,负其千镒之宝,欲求良工大贾而售之。乃幸见顾于陋巷,因得窃读足下之文,窥足下之志。文甚高,志甚大,语古则浩博而渊微,论今则明切而精至,诚不能不口夸而心服。譬如窭人子,终日环绕爱玩,咨嗟传布,讫无一钱,敢问其直之高下 ,亦终于无益而已矣。

今者足下忽以亲之无以养、兄之无以葬、弟妹嫂侄之无以恤,策马裁书,千里渡河,指某以为归。且曰:“以鬻一下婢之资五十万畀之,足以周事。”何足下见期待之厚,而不相知之深也,光得不骇且疑乎?

方今豪杰之士,内则充朝廷,外则布郡县,力有余而人可仰,为不少矣。足下莫之取,乃独左顾而抵于不肖,岂非见期待之厚哉?

光虽窃托迹于侍从之臣,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居京师已十年,囊者旧物皆竭,安所取五十万以佐从者之蔬粝乎?夫君子虽乐施予,亦必己有余,然后能及人。就其有余,亦当先亲而后疏,先旧而后新。光得侍足下裁周岁,得见不过四五,而遽以五十万奉之,其余亲戚故旧不可胜数,将何以待之乎?光家居,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衣帛,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而足下忽以此责之,岂非不相知之深哉?光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足下一旦待以为陈孟公、杜季良之徒,光能无骇乎?

足下服儒衣,谈孔、颜之道,啜蔬饮水,足以尽欢于亲,箪食瓢饮,足以致乐于身,而遑遑焉以贫乏有求于人,光能无疑乎?

足下又责以韩退之所为,若光者何人,敢望韩退之哉?韩退之能为文,其文天下贵,凡当时王公大人庙碑墓碣,靡不请焉。故受其厚谢,随复散之于亲旧,此其所以能行义也。若光者何人,敢望退之哉?

光自结发以来,虽行能无所长,然实不敢锱铢妄取于人,此众人所知也。取之也廉,则其施之人也,亦其理宜也。若既求其取之廉,又责其施之厚,是二行者诚难得而兼矣。足下又欲使光取之于他人,是尤不可之大者。微生高乞醯于邻人以应求者,孔子以为不直,况己不能施,而敛之于人,以为己惠,岂不害于恕乎?

足下之命,既不承,又费辞以释之,其为罪尤深。足下所称韩退之亦云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不宣。光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愚无似 无似:无可比拟。
B.光虽窃托迹于侍从之臣   托迹:发达,显耀。
C.则其施之人也 靳:吝啬。
D.既不承 克:能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龊龊然为鄙细人    句读不知
B.不意去岁足下自大河之北洋洋来 弃甲曳兵
C.力有余而人可仰    自其变而观之
D.其文天下贵 委身贾人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汉代马援诫兄长之子的话,表达自己认同龙伯高的慎周谦俭,而不愿效法杜季良的“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的豪侠仗义。
B.作者说自己每月的俸禄不到几万钱,生活上常常晦朔不继。晦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作者为人光明磊落,好勇而有担当,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在回信中对刘蒙的要求予以充分的批驳。
D.文章以议论为主。作者在文中评价了刘蒙文章的才气和宏大的志向;认为自己不能与韩愈相提并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足下所称韩退之亦云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不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足下见期待之厚,而不相知之深也,光得不骇且疑乎?
(2)光自结发以来,虽行能无所长,然实不敢锱铢妄取于人,此众人所知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动词,推其根本。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乃:你的,人称代词
C.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D.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三矢赐庄宗 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文章借古讽今,借后唐庄宗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文章气势磅礴,义正词严,严厉地批评了庄宗,在责难之中总结教训,并明确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将庄宗极盛与极衰的两种情形进行了鲜明的对照,说明了盛衰之事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