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3分)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号“死海”。
答: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2-09-17 08:4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文艺作品要超越“戾气”

张顾支

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戾气”横行的情况,这样的文艺作品一旦流行,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

戾气之作的出现往往于对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也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这种片面化的认知,一方面是对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看不到问题正是由于发展的阶段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新的现实困扰。现在人们温饱有余,生活条件相对过去有相当大的改善,但也会碰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过往生活中不曾具有的,往往让人觉得更难以化解。如剧烈竟争产生的巨大压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又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感,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西方社会当下的条件毕竟比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要完备,更增添了这些群体的问题感,由此产生了许多焦虑和困扰。“戾气”之作应运而生,变成了社会困扰的表征。

有“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好处是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但通过宣泄“戾气”将其简单化、表面化和极端化,让社会问题变成了文艺作品唯一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既简单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会问题,又极端化了社会情绪。

实际上,仅仅宣泄情槠、渲染“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品格历来是不高的。晚清的谴责小说,就是类似这种“戾气”的文化,被鲁迅先生评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词,以合时人嗜好”。这样的作品并不折射现实,而是扭曲现实,不是让人看到出路,而是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并不能促现实的改革,也无助于社会的转型,只能加剧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把人生的问题变成消费品。“戾气”不是创作的正道,也无法给文艺带来真实的生机。

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大众文化或高雅作品,都需要既有反映社会的独到角度,不回遵问题和矛盾,又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促有人们“守望相助,互相扶持”。有人性表现的力度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有感性的表现力和理性的思考力。超越“戾气”让文艺更多地与真实的社会对话,才是我们需要的。

(选自人民网,有删节)

【小题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批判了文意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戾气”横行的情况。
B.“戾气”之作产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作者个人因素。
C.文艺作品可以表现社会困扰,但不可以表面化、极端化。
D.有“戾气”的文艺作品,并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指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和危害,最后提出正确做法,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B.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国当今社会上部分群体的许多焦虑和困扰。
C.作者在阐明对待有“戾气”作品的态度时,既肯定又否定,一分为二,客观辩证。
D.文章举了晚清谴责小说的例子,旨在阐明有“戾气”的作品的品格历来是不高的。
【小题3】结合文本,谈谈文艺作品应该如何超越戾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拜中国的建筑业和现代科技之赐,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影城在都市拔地而起,豪华的放映厅,宽大舒适的软椅,环绕的立体声音响为观影者的幻想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只是在   的排片表上,可选择的好电影   ,影城那偌大的空间也顿时变得逼仄起来。有些影片,开头进入时还饶有兴趣,但是越往后看就越    ,感觉白花了冤枉钱又瞎耽误工夫。反省起来,也哑然失笑,自己就是冲着“胡编乱造”而来的,怎么中途就反悔了?又不是去看纪录片。
前些日子观《驴得水》就是此种体验。看有关介绍,某地的一所民国西北学校,把拉水的一头毛驴居然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恰逢教育部派员暑期来巡视……开头绝对诱人,我就是奔着这诡谲的、突发奇想的开局而去的,希望获得观赏的愉悦。后来的进展着实让人失望,影片真可谓“外强中干”,即剧情的展开没有强劲的内在动力,情节的每一步推进,都是由教育部巡视员的驾临所驱动,仿佛影片的编导也是在这样一种外加的上峰的压力下,硬着头皮将故事进行到底。
就《驴得水》而言,(    )。可惜影片后来竞落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套路,即每一次作假,都需要不断以更大的作假来掩盖,成为一部几近无厘头的闹剧。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B.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C.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D.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某些奇特的构思是它应该具有的,这样可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B.它应该有某些奇特的构思,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C.要延续荒诞的剧情,某些奇特的构思就应该是它要具有的。
D.运用某些奇特的构思以延续荒诞的剧情是它应该具有的。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琳琅满目   屈指可数   味同嚼蜡
B.林林总总   凤毛麟角   味同嚼蜡
C.琳琅满目   凤毛麟角   索然无味
D.林林总总   屈指可数   索然无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龙丘先生躬德履义
履:实行。
B.修书记,致医药
致:得到。
C.皆令诣学受业
诣:到……去。
D.视事九年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A. A    B. B    C. C    D. D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B.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C.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D.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延尊敬品德高尚的人。他任会稽都尉时,聘请品德高尚的士人,以师友之礼敬待他们;对具有伯夷之节的龙丘先生,他不同意征召,而是用恭敬的方法感化对方主动来府任职。
B.任延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任九真太守时,针对当地百姓不善农耕、生活贫困的情况,他下令制造农具,指导百姓开荒种田,使百姓逐渐富裕起来。
C.任延正直敢言。赴武威太守任前,光武帝告诫他要好好地奉事上司,保住名誉,他却不以为然,并严词驳斥了皇帝的说法,明确拒绝了皇帝的要求。
D.任延敢于打恶除暴。武威将兵长史田绀的子弟门客为人凶暴,为害一方,任延到任武威太守后,逮捕了田绀,把他及部分子弟门客严惩,还平定了田绀小儿子田尚发动的暴乱。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