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未来简史》作者聊聊比人工智能统治世界更可怕的事
记者:你曾经对未来世界有过多少种不同的畅想?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人类将会进化为神,这毫不夸张。我们将会获得“神力”,尤其是创造和重构生命的能力。我们可以用基因工程创造新型的有机生物;用脑-机接口技术创造半机械人;甚至创造完全无机的生命体。21世纪经济的主要产物不再是纺织品、车辆或武器,而是身体、大脑和思想。
这将是地球上生命出现以来最伟大的生物学革命。40亿年来,生命被自然选择的规律所掌控。无论你是病毒或恐龙,都要根据自然法则进化;无论仙人掌还是鲸鱼,外观如何古怪另类,都依然局限于有机领域。而现在科学可以用智能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甚至能创造非有机的生命形式。
记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对《未来简史》中描绘的未来,很多人表现出的并非进化为神人的满足,而是恐惧。
尤瓦尔·赫拉利:我写这本书正是为了提醒人们正面临的一些更危险的可能性。如果你惧怕某些可能性,仍可以采取些行动。
21世纪,人工智能(AI)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会改变世界,我们可以用它们创建不同类型的社会。而如何明智地使用它们是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这比全球经济危机、中东战争或欧洲的难民危机更为重要。
想想生物技术对待家畜的方式。一方面,我们无视对动物的折磨用生物技术设计生长更快、产肉更多的牛、猪和鸡;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用它来生产被称为“清洁肉”的肉——在实验室中用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肉,不需要饲养和屠宰一整只动物。这意味着,我们能用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创造天堂,也同样可以构建地狱。作出明智选择的好处将是无法估量的,一旦选择错误,代价可能是毁灭人类。
记者:《未来简史》中展现出一幅大部分人被超级智能机器人所取代,变成无用阶级的图景,但目前已有很多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反对人工智能威胁论,你的设想是否太过悲观?
尤瓦尔·赫拉利: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人们有诸多困惑。科幻电影中,AI通常会产生意识,并试图操纵甚至消灭人类,这十分不切实际。智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意识则是感受和渴望事物的能力。虽然计算机已经拥有了令人惊叹的智力,但他们仍然没有意识,且并无证据表明他们已经在发展意识的道路上。例如,AlphaGo,这个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AI具有令人惊叹的智力,但它并没有意识,它不会在比赛中感到焦虑,也不会因赢得比赛而感到快乐。因此,对杀人机器人试图灭绝人类的恐惧是毫无根据的。
我更担心的是无意识的AI导致数十亿人失业,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用阶层”。从汽车驾驶到疾病诊断,我们现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的任务中超越人类。专家估计在20-30年内,不仅出租车司机和医生,而且发达经济体中约50%的工作可能被计算机所取代。该如何处理这数十亿经济上无用之人?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没有任何经济模式可以应对这种情况。这可能是21世纪我们面临的最难以破解的经济和政治难题。
此外,随着算法迫使人类退出就业市场,不仅财富,政治权力也可能集中在拥有全能算法的小部分精英手中,从而造成前所未有的不平等。
记者:你会怎样避免自己被海量信息淹没?
尤瓦尔·赫拉利:我依然在用一个很老旧的诺基亚手机,没有摄像头,也不连网。人们花几个小时在互联网上看搞笑的小猫视频,却不关心全球变暖。我尽量避免使用智能手机,以免被无关信息淹没,比起不停检查电邮、发推特和拍照,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摘编自《人物》2017年第4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未来社会人类将进化为神,人类将拥有创造新型的有机生物,甚至能创造非有机的生命的能力。
B.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虽然计算机已经拥有了令人惊叹的智力,但他们仍然没有意识,因此没必要担心会有试图灭绝人类的杀人机器人的出现。
C.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我们现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的任务中超越人类,这是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之一。
D.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造成未来社会前所未有的不平等的是拥有全能算法的小部分精英,财富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这些人手中。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及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尤瓦尔·赫拉利对未来世界的许多畅想,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只是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一种预想,还是比较肤浅,论断比较模糊,给人留下的只有幻象。
B.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描绘了一部分人进化为神、大部分人被人工智能所超越成为“无用阶层”的图景,意在提醒人们对此警觉并作出行动。
C.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们面临人工智能统治人类世界的危险可能性,如果没有作出相应的行动,人类可能会遭到毁灭。
D.主持人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问及尤瓦尔·赫拉利怎样避免自己被海量信息淹没,看似与采访的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的轻松闲聊,实则另有深意。
E.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创建天堂,也同样可以构建地狱,这是未来世界最可怕的事情,也是这次访谈的主题。
【小题3】记者的四次提问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6 03:55: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狙击手

李培俊

狙击手的步枪一直瞄着敌方阵地。

此刻,天还没有亮透,从泥土深处蒸腾出来的潮湿气息,在夏日的清晨融汇成淡软稀薄的白雾,笼盖着敌我双方阵地的堑壕、弹坑、炸断的树木,一幅朦胧而又模糊的影像,演绎出战争冷铁般的残酷与无情。狙击手天生一双好眼,仿佛从母体落地那刻起,就是当狙击手的料子。他那双微微外凸的眼睛,犹如匕首尖端的锋刃,悄无声息地穿透雾、雨、风、沙,从微小的缝隙间洞穿而过,直达敌方阵地上的一草一木。

狙击手心里有一本账,他手里那支七九式步枪,已把99个敌人送进阎王殿,变成了孤魂野鬼,且都是一枪毙命,决不拖泥带水。每一粒快速旋转的子弹出膛,伴随着嘶鸣和锐叫,钻入敌人眉心,狙击手内心都要无端地悸动一下:真正该死的应该是战争!这些死去的人还很年轻,有进入行伍不久的列兵、当了班长的上士,也有为数不少的上尉,中尉。他最为辉煌的战绩,是击毙了一名大校,两杠四星。枪声响起,嗜血的子弹痛快淋漓地飞出去,那四颗光芒闪闪的银星,随着一具尸体的倾倒灰飞烟天了。

昨天,军长到前沿阵地视察,刚从堑壕里露出脑袋,狙击手就发现敌方阵地伸出一支黑泂洞的枪管,瞄向军长。狙击手快速出枪,瞬间击发,先于敌人射出一颗致命的子弹。军长颇有大将风度,临危不乱,微笑着拍拍狙击手的肩膀,说,小鬼,再来一个怎么样,凑成整数100,我将授你一枚勋章,亲手为你披红挂花。狙击手腼腆地点点头,应下了。

天亮以后,雾气仍然没消散,但比刚才稀薄了一些,敌方阵地在狙击手眼里清晰可见,堑壕外面培了新土,黄黄的颜色,几株绿色的青草在晨风中摇曳。显然,敌人在昨晚加固了工事。狙击手冷笑一声,想,工事再坚固,你不能总当缩头乌龟,只要露头,就有你的好戏看!这么想着,狙击手从扳机上把食指拿开,掏出烟末,卷出一支喇叭筒,划火点上,伏在堑壕土坎下抽了起来。

狙击手再次望出去,就看到了敌方阵地上那个年轻的士兵。从红黄相间的军衔标志,从他爬出堑壕时慌乱而笨拙的动作判断,狙击手确定,这是个新兵。老兵油子不这样,兵油子爬出堑壕之前都要先进行一番试探,或是拿棍子顶着军帽在堑壕上方摇晃几下,或是在甲处露一下头,又突然在乙处出现。

击手把步枪端起来,准星、缺口、眼睛构成了一条直线,瞄向那个剃得光光的头颅,右手食指搭上冰凉的扳机,慢幔地,一点一点压下去,进入了击发状态。他向军长保证过,要凑成100整数的,勋章和鲜花正等待着狙击手。

可马上,一个意想不到的画面出现在狙击手面前:年轻的新兵爬出堑壕便蹲了下来,猫着腰,一寸一寸往下脱裤子。很快,一个白晃晃的年轻屁股对准了狙击手的枪口,把狙击手的眼睛撑得满满的。狙击手暗骂一声,这个新兵蛋子!竟跑到堑壕外面解手,拿命去换堑壕的清洁!

狙击手的食指从扳机上拿开了。

班长趴在一边,着急地催促狙击手:快开枪啊,多好的机会,还犹豫什么?狙击手扭头看了一眼班长,坚决地摇摇头说,我不能开枪!班长大惑不解:为什么?狙击手说,我不能对一个没穿裤子的人开枪!班长说,可他是敌人!狙击手说,他首先是人,懂吗?不能让一个人光着屁股去死,剥夺他最后的尊严。

可是,班长说,你的100整数怎么办?军长要给你开庆功会的。

狙击手收回步枪,眼睁睁看着那个年轻的敌人缩回堑壕。他说,东边太阳一大垛,机会总会有的。

狙击手最终没有完成军长的要求,自然也没有得到那枚象征荣誉的勋章。战争很快结束了,狙击手脱下军装,返回他任教的乡村小学。战前狙击手是个教师。

战后,一个好事的战地作家,觉得狙击手这段经历富于人性色彩,便写了一篇战地花絮,发在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副刊。没过多久,狙击手收到32封来信,都声称是参加过那次战斗的士兵,是那个不顾生命危险跑到堑壕外解手的人,赞誉狙击手保护了他们的尊严。

狙击手起初大惑不解:我只放过了一个光屁股人呀。后来他明白了,战争中的狙击手很多,不止他一个。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狙击手救了军长,军长鼓励狙击手再射杀一个敌人凑成100个,授予他勋章,狙击手点头应下,说明狙击手相军长很有默契。
B.文中第七段对狙击手“端”“瞄”“搭”“压”的一气呵成的动作使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狙击手射击技术的熟练和击发状态时的紧张。
C.当狙击手面对在战壕外解手的敌人放弃射击时,班长对狙击手的催促,不解、担忧,表现了班长痛恨敌人,立功心切的情绪。
D.小说写了战争中一个狙击手维护一个敌人死前尊严的故事,赞扬了狙击手的人性光辉,突出了战争永远不能泯灭人性的主题。
【小题2】简要分析第二段画横线处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狙击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小题4】小说结尾“狙击手起初大惑不解:我只放过了一个光屁股人呀。后来他明白了,战争中的狙击手很多,不止他一个”,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同类题2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①“我马背上长大的孙子啊,你这草原上人人夸赞的牧马人啊,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些事?”

②我看见月光跳进了老祖母的眼睛,把往事照亮。

③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你说,我的小马驹呀,你赶紧给我打个滚儿爬起来。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你说只要它在母牛的乳房上吸吮几口,母牛的乳汁就会像山泉一样喷出来。

④那小牛犊在草原上抻开四条腿跑,就像一条肥壮的大黄狗。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 你脸上的慈祥变成了冰,起身抱起小牛犊,就像抱起一只小狗崽那么轻松。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你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我就这样在草原上跟着你度过了一春又一秋,一头头小牛犊长成了大奶牛,我也练成了臂力强壮的小牧童。

⑤小草在冰壳子下面冒出了嫩绿色的芽,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有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⑥阳光温暖。几头待产的母羊一个冬天都没有闻到新鲜的牧草味了,吃得好入迷。我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有了生产的迹象。我帮它转过身体背着风,它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它只生出一寸小羊羔的蹄子甲。天色渐渐暗下去,羊群仍然散漫地撒在草原上,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我听到了它异样的叫声。它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⑦老祖母,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地上沾着泥和草屑的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你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那样开始吃草了。

⑧老祖母,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的时候,你一边给我系紧长长的袍子腰带,一边耐心地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⑨记得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像白蝴蝶似的慢慢地落在草丛里,遍野的牧草像金针,插在银色的雪地上。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支着脑袋,看到人,好像并不害怕,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我的心里有谱,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这时,⑩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一阵火辣辣的痛。亲爱的老祖母,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⑪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它阻挡你赛马的道路了吗?

⑫老祖母,你的眼睛是明亮的镜子,夜里能看见云里的星星,白天能抓住马鬃上的风。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它吃力的呼吸和凌乱的皮毛,暴露了它的虚弱。

⑬草原的夜晚,每一棵草摆动的声音都显得非常清晰。我的心跟着那头狼的呼吸在跳。它为什么不离开?趴在我们门前要干什么?你在等,我在观察。

⑭“嗥……嗥……”,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幽幽地升起,又渐渐向远方传去。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⑮三对绿色的狼眼睛,像小灯笼那样,越来越近。这是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它的呼救声,赶来了。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原来,那母狼一直一动不动地卧着,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幸运的是,它遇到了你,我的老祖母,草原万物的母亲,你知道如何帮助它。

⑯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文汇.笔会》有删选

【小题1】第④段画线句语句递接紧凑,请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2】第⑫段将老祖母的眼睛比喻成“镜子”形象生动,而从段落整体来看,“镜子”这喻体的选择另有妙处,请加以赏析。
【小题3】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老祖母”,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4】文章结尾说“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请评析“这样”一词所包含的道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传统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政治被称为礼乐政治。对礼乐的崇尚和实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明、文化、政治的基础,诗教、礼教和乐教则构成了国民教育的主干。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乐则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

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后,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境域。春秋时代,孔子对西周政治推崇备至,一段时间梦不见周公就心怀惶恐。但他在讲西周政治的特色时并没有讲到善或道德的问题,而是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说明人文性的美并不仅仅是为善的到来铺陈前奏,而是对至善之境具有整体的涵盖和弥漫性。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

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的。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对其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从中国历史来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选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对于礼和乐的崇尚与实践是构成中国传统文明、文化、政治的基础。
B.中国传统儒家也强调善对美的作用,认为良善的本性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
C.孔子以周公的美与善作为处世标准,所以“一段时间梦不见周公就心怀惶恐”。
D.学习诗、礼、乐可以让人民向善,儒家思想者非常重视对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美与善或美学与道德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是混融的。
B.文章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来论证美与善之间的差异,肯定了儒家的“以美储善”思想。
C.文章在论证美与德的关系时,从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来进行对比论证。
D.文章结尾指出,深刻认识美与善、德之间的关系对当前国家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论证·八佾》中,孔子对上古乐舞《武》和《韶》的不同评价,说明美和善并非完全一致。
B.在现代人看来,古人美与善或美学与道德不分,是因为现代学科划分的标准过于精细。
C.西周政治没有善或道德的内容,“吾从周”说明是孔子后来对西周政治进行了完善。
D.儒家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把美与德审美化和艺术化,以人性化和人情化来规范与治理百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荒漠化是由于干早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清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荒漠化带来的危害是多重的,一方面影响生态气候,降雨量锐减,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频发;另一方面土地退化成沙地,无法发展农业,进而导致贫困,催生生态难民。被称作地球癌症的荒漠化是个全球性的难题,它在发展中国家蔓延速度更快,危害也更为突出。
库布齐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被称为北京头上的一盘沙。而今,库布齐沙漠的荒漠化趋势得到遏制,荒漠化土地面积自1999年以来持续净减少,占总面积1/3的荒漠变成了绿洲,植被覆盖度则从16.2%加到了53%当地天气状况也在逐步好转,总体上库布齐的沙尘暴是治住了。在国内,企业参与治沙正成一种趋势。在库布齐沙漠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亿利资源集团,25年投入30亿人民币,实施生态修复,“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为沙漠农牧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了一条具有亿利特色的绿色供应链。
材料二

材料三 
位于祁南园的塞罕坝林场是防治荒漠化的典型,从1962年开始种树治沙,经过55年的务力,林场职工让这里变成了112万亩茫茫林海。如今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11.4%高到80%筹建塞罕坝等林场是很长一段时间政府治沙的主要模式,除改变当地自然风貌,保持水土之外,主要目的还是减轻京津地带的风沙危害。
先治理容易的,再治理“远沙,大沙”,而容易治理的地方多与居民居住区相邻,植被容易被火灾或牲畜破坏。笔者发现即便在沙漠腹地种下的灌木丛也时常会引来放牧者,护林员要劝说对方离开。如果放任不管,多年辛苦种下的植物可能几天之内就被吃光。
毗邻四大沙地之一的毛鸟素沙漠,遮天蔽日的黄沙让这里寸草不生,农业和畜牧业完全荒废,人穷到没有出路。32年前嫁到这里的般玉珍相信只有把树种活,人才能活下来。她卖掉家里唯一的羊种了600棵乔树苗,然而第一年过去只有十几棵存活,由此般玉珍认识到造林不能单一种植乔木,必须先用沙柳等灌木树种固定流沙。之后30多年里,她坚持造林7万亩,2011年这些树林被纳入国家公益林享受补贴。改善后的水土条件,还为她搞种植园旅游业提供便利。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占熺及其团队研发的被称为沙漠克星的茵草,被广泛应用于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设以及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治理中。现在,通过网络更多的人正在参与治沙,比如人们通过支付宝虚拟积分换取在阿拉善种下一棵梭梭树,至今植树量已超过76万棵。
塞罕坝林场,库布齐、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治理荒漠化的缩影,受到世界关注。2017年9月6日,联合国荒漠化大会在鄂尔多斯召开,大会认为中国经验值得推广到全世界。事实证明沙漠能够充分利用起来,沙漠这种给人类带来负面的东西,能够让它产生正能量。
(据央视网《新闻周刊》栏目整理)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我国截止2014年已经实现了荒漠化零增长,甚至出现了荒漠化面积负增长的现象。
B.第五次监测与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在减少,荒漠化和沙化程度也在减轻。
C.2005-2014年间,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整体上呈下降态势,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增加。
D.尽管整体上经历了近十年的缩减,但到2014年荒漠化土地仍有261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容易在发展中国家蔓延,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解决起来比较容易。
B.离北京最近的库布齐沙漠,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库布齐沙漠已经治好了
C.治沙种下的植物不仅要有存活率,还要求不被火灾或牲畜破坏,这些都是荒漠化治理中的首要难题。
D.到2017年,我国荒漠化地区植被状况进一步好转,区域风沙天气明显减少,林沙产业也不断发展。
E. 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中国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治沙道路,环保领域出现了中国样板。
【小题3】联合国荒漠化大会认为中国治理荒漠化的经验值得被推广到全世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有哪些治沙的措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电影,升级需要“新力量”

“中国电影已经到了必须通过质量提升来实现产业升级的阶段。”在日前的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针对有些人提出的票房滑坡“拐点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产业本身转型升级的“新力量”。

年初至今的电影市场,呈现出微妙的态势。一方面,主流影片《湄公河行动》突破10亿票房大关,被赞为奇迹;另一方面,个别月份出现了单月票房负增长,引发社会关注。有人悲观地认为,中国电影出现“拐点”,遭遇“寒冬”,其实这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今年的电影市场虽然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着多年不变的增长状态,不仅远远高于北美、欧洲等其他地区和国家电影市场的增幅,也高于中国国民经济整体增长幅度。

电影市场增速放缓,本身有着多重因素。首先,去年作为电影公司营销手段,意在降低票价吸引观众的数十亿元“票补”资金在今年退出,让市场冷静了很多。其次,互联网对院线电影的冲击,比以往更加强烈,网络电影、网络电视剧、网络直播发展迅速,影片院线上映与网络播出的窗口期日益缩短,都为观众选择互联网观影提供了更多理由。而这些变化,也为中国电影吸纳“新力量”带来了机遇。

机遇来自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经历了产业化改革以来的第一轮市场培育后,一大批观众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一起成长,他们对中国电影的艺术质量有着更高的期待。同时,电影年产量700部左右,市场投资主体1500家左右,全国银幕总数近3.8万块,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2.3%,市场容积率年400部左右……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电影要实现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必须不断地吸收电影新力量,以高品质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中国电影发展需要的新力量,不仅包括年轻的电影创作者和从业者,任何在电影语言、电影技术、电影管理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的创作者和从业人员,都应当被纳入中国电影新力量的范畴。这其中,既有青年创作者对先进电影技术的应用,也有老一代对传统电影拍摄方式的二次创新;既有青年人对先进电影工业管理体系和方法的学习借鉴,也有老一辈电影工作者对中国电影发展规律的现代性改造。

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电影行业,中影、上影、华谊兄弟、光线影业、博纳影业等传统电影企业也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和生产能力;乌尔善的《寻龙诀》、陆川的《九层妖塔》、周呈驰的《美人鱼》等,让人惊讶于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迅速提升;年轻一代的贾樟柯、曹保平、韩延等导演,也在努力将现实主义的电影语言和观众审美需求相结合,推进传统电影表达方式的升级。

今天,中国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多,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和旺盛,人们有理由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新力量的生长令她始终葆有青春。

(选自2016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中国电影升级需要新力量”理由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电影、网络电视剧、网络直播发展迅速,使电影市场增速放缓,但也为中国电影吸纳“新力量”带来了机遇。
B.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电影行业,使得年轻一代的贾樟柯、曹保平、韩延等导演有了推进传统电影表达方式升级的机会。
C.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一起成长的一大批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艺术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
D.电影年产量、市场投资主体、全国银幕总数、观影人次、市场容积率等在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年初至今的电影市场,一方面,主流影片票房大卖;另一方面,单月票房负增长,呈现出微妙的态势。
B.中国电影市场虽然增速放缓,电影出现“拐点”,遭遇“寒冬”,但仍然保持着多年不变的增长状态。
C.中国电影的“新力量”不单指年轻的电影创作者和从业者,还可以涵盖任何在电影领域有所创新的电影工作者。
D.如果作为电影公司营销手段的“票补”资金没有退出市场,如果互联网对院线电影的冲击没有增强,那么今年电影市场的增速就不会放缓。
【小题3】“有人悲观地认为,中国电影出现‘拐点’、遭遇‘寒冬’,其实这并不符合实际。”从全文看,这样认为的理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