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妹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单调乏味,出于内心对精神雨露的渴求,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中国诗词大会”。
B.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甚至得冠军的那一刻,武亦姝特别淡定平静的表情,展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
C.诗词大会之所以是一个“接地气”节目,因为它消除了传统诗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让诗词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D.语文老师刘百生认为诗词大会引发的热潮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恰恰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欠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阐述传统诗词给现代生活带来诗意,材料三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B.三则材料都注重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期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C.三则材料都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都充分肯定节目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
D.三则材料都体现新闻讲求时效的特点,报道中少量抒情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小题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3 10:4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人生态度或境界不是独立自在、随意产生的,任何一种人生态度或境界都有它之所以产生的现实依据、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就一个人来说,甚至与他的禀性、出身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以讲人生态度或境界为基本内容的哲学当然也与以上种种复杂因素有密切联系,如英国的经验主义就有它自己的认识论方面的依据,还以英国独特的思想文化方面的传统为背景。一个人有某种哲学,除了许多深刻的原因,还与他个人的性格有某种联系。
②我们今天亟须发展科学,需要经世致用或者说实用的哲学观点。但现在一些人过分热衷于功利追求,对自然采取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对人则以自我为中心,破坏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针对这些情况,我主张在重视实用的同时,更多地提倡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精神及其理论基础“万物一体”的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一气相通、融为一体,因此,人对他人、他物应有同类感,应以仁民爱物的态度和赤诚之心相待。这是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也是一种人与万物一体的哲学。
③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哲学,主张人们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自然方面的、社会历史方面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古代的、当今的,中国的、外国的,越广越好。知识越广,哲学的内容就越深入越宽阔,尽管哲学本身不是知识体系。哲学所讲的最大、最高、普遍性的问题是渗透到各种具体现象和具体知识领域中的。所以,哲学要使自己现实化,就不能停留于一般讲哲学本身,要具体讲各门现象和知识的哲学,如经济的哲学、政治的哲学、科学的哲学、审美的哲学等等。那种一听讲提高境界之学就以为是“绝圣齐智”、“心斋”、“坐忘”的想法,和我所讲的哲学境界毫不相干。罗素也说过,哲学不是像具体科学那样讲“确切的知识”,但认为哲学家可以对任何东西一无所知的看法是“相当错误的”。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分析批评美国当代哲学家罗蒂的“陶冶哲学”时指出,“哲学尽管被归结为‘陶冶的对话’,但它决不能外于科学而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
④我对于哲学目标的这一界定,意在把中国传统哲学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西方现当代关于人与世界整合为一的思想同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思想结合起来。这种境界不是抛弃主客关系,而是需要和包括主客关系却又超越之;这种境界不是不需要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不是“弃智”,而是需要广泛的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而又超越知识、超越必然性:不是不要功利追求,而是既讲功利追求又超越功利追求。总之,这种境界不是单纯精神上的安宁或精神享受,而是对人世间一切现实活动的高远态度。
(选自张世英《当今需提倡的人生境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人生境界”的表述内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就整体成因而言,人生境界与它之所以产生的现实依据等各种因素有关,而与当时社会流行的文化背景无关。
B.就个体成因而言,人生境界既可能与其所属民族的性格有关,也可能与其禀性、出身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C.就研究范畴而言,人生境界构成了哲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使得哲学与社会上各种复杂因素都发生密切联系。
D.就实质意义而言,人生境界不仅是单纯精神上的安宁或精神享受,而且是对人世间一切现实活动的高远态度。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首先阐述任何一种人生境界都有着它之所以产生的各种复杂因素,然后点出了哲学与人生境界的关联,说明哲学也要面对同样种种复杂因素,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B.②段先点出现在发展科学所需要的哲学观点,接着分析这一哲学观点极端化之后所衍生的弊端,进而提出要倡导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境界,倡导人与万物一体的哲学。
C.③段呼应①段观点,指出哲学目标是提高人生境界;进而阐明为达此目标,哲学就要使自己现实化,就没必要再去讲哲学本身了,要具体讲各门现象和知识的哲学。
D.④段紧承③段内容进一步阐释,指出本文对哲学目标的界定目的是将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人与世界整合为一的思想与主客关系思想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人生境界。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面实用主义哲学观点更是我们今天科学发展之所需。
B.要以经世致用的态度发展科学,又不能过分追求功利,这就要更多提倡诗意的境界。
C.哲学主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但哲学本身并不是知识体系,因而无需建立哲学体系。
D.哲学虽是提高境界之学,被归结为陶冶的对话,但只有科学才能赋予它适当的位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譬如,一些学者通过多年个案与专题研究,发现中国文学的“文体”极为丰富多样,“文体”正是中国古典文学区别于西方文学的重大民族特色。古往今来,中国文艺家以丰富的文体实践不断丰富经验与美感的表达,中国文学的“天光云影”原来大都可以从文体角度悟得其中三昧。这就大大改写了五四时期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分法所限定的文学认知图式,从而大大扩展了文学边界,使得完全不同于五四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可能。

另外,不同于西方文学对虚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长期以来,正是在这一诗歌文学传统基础上,建立了特有的中国文学理论与观念。“诗言志”“兴观群怨”“赋比兴”“修辞立其诚”“诗史”“经典”等,都是非虚构的文学理论与观念。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看历史要看大势,从大的方面来说,当今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国身通一”的士人理念、“家国兴衰”的志士情怀,正是千年中国文论主流,即严羽所谓盛唐诗为“第一义”以及王国维所谓“屈子文学之精神”。说到底,“文以载道”的“道”既是客观历史大趋势,也是这个大趋势内化为士人身心的担当(即王夫之所谓“践身心之则”)。中国文论也有“功夫在诗外”的一整套论述,即一个相反相成的悖论:有时候,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性”。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识,从大众来说则是百姓日用而不觉,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学者通过多年个案与专题研究发现,“文体”多样是中国古典文学唯一特色。
B.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文学强调虚构性。
C.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中非虚构性观念。
D.中国文论也有其悖论,即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新文艺研究眼光使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的具体体现。
C.文章第二段,先阐明现点,再比较古今,最后点明虚构和非虚构存在的文学功用。
D.文章引用吴文辉的话说明了中国文史智慧等“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的“文体”扩展了文学边界使得不同于五四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可能。
B.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文学不再是游戏。
C.“文以载道”的“道”具有两层含义,即客观历史大趋势及其内化为士人身心的担当。
D.作者认为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关联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又影响当代文学创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谈北方山水

舒国治

在荒旷处找山水,是为游赏北方山水之宜。北境地土迢辽,行路多赖车马,不靠舟楫。明人袁小修《游居柿录》中所记种种纵一苇之所如,随荡随泊,以舟作屋,则是“南船”之玩法了。今人游武夷山,以小舟慢划九曲溪,抬头转脖张口盯看奇景罗列,与时更换天然屏风,可谓目不暇接之极例;好则好鼻,却有一点满桌山珍海味要在一顿饭里吃完之憾。

过于紧密的经验,即使绝佳,令人往往刻记不住。逃难中一碗绿豆稀饭常更久存念中。

唐人张文成小说《游仙窟》,场景在今甘肃近青海的积石山,黄河走经。今天游人学者会去的“炳灵寺石窟”,周围形势,当得仿佛。只是今人多以快艇疾行于刘家峡水库,波涛激溅下抵达,这种自海上望见陡崖石刻,备感惊奇,然途程也稍便捷了些。《游仙窟》开卷谓“嗟运命之迍邅①,叹乡关之助邈………日晚途遥,马疲人乏.……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显然是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

积石山在兰州西南,往河西走廊、往丝路而去的游人,常因径奔西北而略过不去。今日群山荒凉,却又水深岩峭,真是千秋奇景。山后有山,正发人无限遥想也。

在荒旷空枯上行旅,常能获得一袭渐近绝景前的隔,如张文成所谓“张骞古迹,十万里之波涛;夏禹遗踪,二千年之坂碰”。而日晚途遥,常是感怀奇景的微妙时刻。长程跋涉,步步攀爬,到了高处,最是令人各念俱涌,甚至慷慨欲悲,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然要有天地悠悠之感,风景应不宜过于灿丽,最好不要“如入山阴道上”。

西安是游人多去之城,外地观光客在三五天内遍游了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及城内大小雁塔、清具寺、碑林等,不知何所收得?其实关中山水也有可流连者。于右任二十年代初所与诗中,多记耀县五台山(即药王山,山有五台,日端应台、起云台、升仙台、显云台、齐天台)及浮化县的万里镇等处游踪,看来是当地人眼界里的“自家山水”,或许值得一探。于右任走陕西三原人,距西安北边一小时车程,陇海铁路通车后,王千不经,益增其幽也说不定。更北的耀县及淳化,自然不易有外方游客。

北京西郊亦多名山,昔人好称“西山八大处”,今日不甚显名,游人只知去八达岭长城。西山之胜,在平淡、在不远、在不高,也在攀登。不攀登,不得感受其简淡中多致之胜。两年前在上海福佑路古董地摊见一迭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开本摄影风景,其中一本西山风景,多见奇石松,天成布列,如户外大园林,阅后颇心美之。当时逛得匆匆,不暇思及购买,想来可惜。

清人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一文,讲这座西郊名山,“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不孤巉,近人情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想来这山是不错的。山要谐俗,中国山原本都做得到;只是文人把它写高写清了,仙人将之修真炼异了,鹤猿将之飞绝栖灵了。看来翠微山端的是北京好后山,骆驼祥子的远亲还能住在那儿,曹雪芹的足迹或许还留在那儿,今日老百姓仍随意爬爬,却又没有北京城内名胜随时听到的呱噪,诚是郊游的佳处。

(注)①迍邅:一是指处境不利,困顿;二是指欲进不进,有如行路很艰难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的《游仙窟》开卷“嗟运命之地邃,叹乡关之助邈”这两句,因为这两句最能呈现张文成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
B.第一段所说“有一点满桌山珍海味要在一顿饭里吃完之憾”是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游赏山水美景过于繁密而目不暇接也是一种审美的缺憾。
C.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较少运用修辞,其朴素的白话文中带有文言的韵味,简净疏隽,别有意趣。
D.本文谈论北方山水,其意并不在描摹北方山水的壮美,作者旨在表达行旅中领会北方山水特点的方式以及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小题2】文中尾段引用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的文段,有什么作用?讲简要分析。
【小题3】在作者看来,如何才能领略赏味北方山水的妙处?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2年中大数据产业规模预测分析》认为,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移动互联,新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涌现,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为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2%。预计,2018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454亿美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37%,2022年将达到805亿美元。
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同比增长38%;2016年为168.0亿元,同比增长45%。
预计,2018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2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9%,2022年将达到735亿元。
(摘编自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2年中大数据产业规模预测分析》)
材料二
2017年全国大数据发展指数总数为1087.8,比2016年同期增长179.32,各省市增长的均值为5.78。
2016年和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结果2017年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所在区域的大数据发展总指数合计408.36,比去年同期增长62.26,各省市指数增幅均值为6.23,高于全国增幅均值的5.780。
2017年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发展水平
排名
省市名称
大数据发展指数
指数增幅
1
北京
63.21
5.49
2
广东
60.71
6.59
5
上海
51.87
7.33
10
重庆
39.35
10.12
11
贵州
38.35
3.60
12
辽宁
35.19
4.41
13
河南
33.10
4.41
15
天津
30.57
6.68
17
河北
28.87
5.80
 
(摘编自《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材料三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数据强国;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具体设置了七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二是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三是促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四是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五是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六是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七是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围绕重点任务,政府还设置了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大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跨行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创建、大数据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示范、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数据安全保障等八大工程,作为工作抓手重点推进。
(摘编自中国投资网《2018-2022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预测分析》)
材料四
最近几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各种政策举措,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取得了长足进展。大数据在美国之所以能被迅速、广泛应用,与美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价值、积极推动数据开放、采取各种政策举措、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企业和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密切相关。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在推进大数据应用上形成了从发展战略、法律框架到行动计划的完整布局,实施四轮政策行动:注重数据开放共享和隐私保护;重视大数据重大项目研究与应用,占领大数据产业和技术制高点,以点带面引导大数据发展,通过资助重大项目研究,破解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和社会推动大数据发展;建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统筹和强化部门间协作,政府营造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发展大数据的积极性;强化开源社区在技术开发中的作用,打造大数据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多措并举,坚守大数据安全底线。
(摘编自CIO时代网《欧美等发达国家如何布局大数据战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接近2016年时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B.比较大数据市场规模2016年同比增长率,中国是全世界的2倍多。
C.2017年,我国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发展指数增幅超过全国其他地区。
D.我国在2015年明确提出建设数据强国并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随着我国新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不断涌现、大数据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迅速,“大数据”时代会最快到来。
B.依据材料二,2017年,我国大数据发展水平居于前列的是北京和广东,大数据发展指数增幅超过10的是重庆。
C.全国大数据发展己形成了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引领,多区域集聚发展、第一梯队领先优势明显的格局。
D.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重要影响,我国以及世界其他经济强国的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E. 美国政府的态度决定了大数据在美国被应用的程度与水平。
【小题3】中美两国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