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望江南·超然台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小题1】下面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娴媚动人的姿态。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上片写景有特色: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
D.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照应。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小题2】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07 10:0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①,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②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②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写岁月如流,与友人己别三年。别后各自奔走天涯,如今久别重逢,二人情 谊弥坚,竟觉境因情易,虽然相逢在秋季,却感觉犹如和煦之春日。
B.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表达了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 细腻,婉转回互,动人心弦。
C.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友人修炼到 了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境界,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D.“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凄清幽冷的氛围,奠定全词缠绵感伤、 哀怨愁苦的基调,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E. 苏轼一生积极入世,但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 乐”,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小题2】有人评价《临江仙•送钱穆父》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请结合诗句“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
D.选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小题2】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流露出怎样的心情?
【小题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愀然: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
③缪:___________________
④酾酒:___________________
⑤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
⑥遗响:___________________
⑦盈虚:___________________盈,___________________虚,___________________
⑧造物者:___________________
⑨无尽藏:___________________
⑩适:___________________
⑪狼籍:___________________
⑫枕籍:___________________
⑬既白: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攀栖鹘之巢 正襟坐而问客曰
B.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
C.履巉岩,蒙茸 荆斩棘
D.今者暮    儿已禄相
【小题2】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曾日月之几何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3】下面是关于《前赤赋》与《后赤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的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前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