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如何理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句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2 06:4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唐代伟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诗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他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是按照皇帝年号命名的。
B.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等则可称作旧体诗。在现代诗人中也有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比如***的诗词,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
C.《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了“学习贵在坚持专一”这一中心论点。
D.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著作颇丰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课文《祝福》选自《彷徨》。
同类题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不是决定因素。
B.荀子的文章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C.《劝学》认为人的知识要靠后天获得,人的技能要靠后天培养,君子的资质和一般人的没有什么不同,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是很可贵的,它严正地否定和批判了“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谬论。
D.《劝学》第二段连用三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同类题3
下列对《劝学》和《师说》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劝学》和《师说》是古代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别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和“古之学者必有师”。
B.两篇文章在论证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C.《劝学》一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D.韩愈的《师说》突破了一般人对老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同时针对“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观念。
同类题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斗折
蛇
行
B.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
水
也,而绝江河
D.君子博学而
日
参省乎己
同类题5
一词多义
疾
声非加疾也 (_______________)
疾君有疾在腠理 (_______________)
庞涓恐其(孙膑)贤于己,疾之 (_______________)
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__)
于青取之于蓝 (___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战国
荀子(前313-前238)
《荀子》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