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状语后置句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_____________)
异乎三子者之撰 (______________)
浴乎沂,风乎舞雩 (_______________)
为国以礼 (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6 07:5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论语·宪问》)
【小题1】荷篑者评价“鄙哉!硁硁乎”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的精神。
【小题2】写出《渔父》中与“深则厉,浅则揭”意思相同的句子,分别概括孔子与渔父等人不同的处世哲学,你更赞成谁的处世态度并阐述理由。
同类题2
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后被列为“四书”之一。
B.罗曼·罗兰《巨人三传》有音乐家贝多芬、画家米开朗基罗以及创作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著名小说的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C.曹禺《雷雨》通过人物的血缘纠葛和命运的巧合造成矛盾冲突,特别是周朴园的亲生儿子周萍、周冲和鲁贵的亲生孩子鲁大海、四凤的情感冲突更让读者缠绵揪心。
D.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都有“城”,但两部作品却是风格不同的长篇小说。
同类题3
下列各项中,对《论语》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成于众手,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记述者以孔门弟子为主,也有孔门以外的人。《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B.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突出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提倡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这些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C.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懒觉的学生(如子路)“朽木不可雕”,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连连称赞;他对不以为然的举动会“莞尔而笑”后再解释,他也会在别人误会他时急得对天发誓。
D.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同类题4
下列各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
B.孔子评价人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所以管仲因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受到了孔子的褒扬,而季氏则因要讨伐颛臾而被冠以不行德政、不能兼爱百姓的罪名而大加驳斥。
C.《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课把隐士和孔子放在一起,并不是要否定谁或者肯定谁,其实无论是孔子还是隐士,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做法两样。当然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衬托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D.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
同类题5
概括下列三则《论语》章句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
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③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
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