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5)牛何之 
(6)一羽之不举 
(7)舆薪之不见 
(8)未之有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6 07:5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谷不可食也/臣不犬马怖惧之情
B.勿其时/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非常之谋难于猝
D.非我也,也/行军用之道
【小题2】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小题3】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请战喻
B.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时入山林
D.申之孝悌之义
【小题4】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⑶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曰:“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同“勿”,不要
B.养生死无憾  丧:为……办丧事
C.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D.涂有饿殍而不知 发:分发粮食
【小题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反面阐释他的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陈述“民加多”的措施、道理与应持的态度。
B.孟子采用排比的手法,给渴望民众拥戴的梁惠王描绘出“仁政”之后百姓安居殷富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孟子运用比喻论证,对梁惠王进行旁敲侧击,并指出统治者实行“王道”时所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
D.孟子说理环环相扣,说理逻辑明晰,气势逼人。选段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证严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同类题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坏 、凶恶。
B.直不百步耳系   直:只是,不过。
C.数罟不入洿池  数:频繁,多次。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五十步笑百步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小题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焉耳矣”,向孟子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然而他的施政措施实际上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已。
B.孟子采用了他擅长的比喻说理和“引君入瓮”的论辨方式,让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跳进了孟子的圈套中,承认了自己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C.孟子又运用“连锁推理”的形式,强调实行王道要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用等问题入手,然后逐步提高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解决精神文明问题。
D.最后,孟子描绘了一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般对比鲜明的画面,进而尖锐地批评梁惠王以刀杀人却推责于凶器的行为,揭露其施政措施的实质。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家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桌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寨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收成不好
B.材木不可用 胜:尽
C.数罟不入洿池 洿:池塘
D.鸡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是亦走    报养刘之日短
B.填然鼓之     则修文德以来
C.弃甲曳兵走 余扃牖
D.斧斤时入山林 臣险衅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饥荒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C.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寨,国君就能称王天下了。
D.选文从正面阐释他的治国之道,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①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③,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④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⑤,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河内:这里所指的河内是黄河北岸,今河南省济源县一带。②河东:魏国的河东,是今山西省安邑县一带。③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罟,渔网。洿,指低洼之地,这里修饰“池”,引申为大而深的意思。④王道:以仁义治天下称为“王道”,与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相反。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这里指当权者用百姓种植的粮食喂养禽兽。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请以战喻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③填然鼓之
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王道之始也   ⑥树之以桑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斯天下之民至焉 ⑨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⑩察邻国之政
A.①⑧B.②⑩C.③⑤D.⑥⑨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小题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