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赏析以下句子的内涵:“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6 07:5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坏 、凶恶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鼓:动词,击鼓
C.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激义而死焉者也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谋动干戈于邦内
C.申之孝悌之义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D.邻国民不加少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亦然 凶:荒年,收成不好
B.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
C.陈力就,不能者止 列:职务
D.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细密的渔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填然鼓之  王道始也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弃甲曳兵
C.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虎兕出
D.五亩之宅,树之桑 申之孝悌之义
【小题3】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季氏将伐颛臾》中,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
D.古人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所选的语段,孟子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得说理深刻生动。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 不 闻 子 产 之 相 郑 乎 推 贤 举 能 抑 恶 扬 善 有 大 略 者不 问 其 短 有 厚 德 者 不 非 小 疵 家 给 人 足 囹 圄 空 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之曰 戒:通“诫”,告诫
B.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兴起。
C.入则无法家士  拂:通“弼”,辅助。
D.于色,发于声 征:征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所以心忍性
B.其筋骨
C.出则无敌国患者
D.百里奚举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不能在逆境中无所作为。
B.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C.孟子采用正反对比进行论证,最终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既十分深刻,又让人好懂。
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一方面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