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下面小题。
(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
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艾子
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
②二人从焉,渴甚,
使执子乞浆
于田舍。有老父
④倚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老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
⑤,通也当往。”通子见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
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通、执: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人。③浆:解渴的薄酒。④老父:老年的男子。⑤达:通达事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 |
B.王无罪岁 罪:归罪 |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 |
D.识此字,馈汝浆 馈:赠送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则耻师焉,惑矣 |
B.其出人也远矣 出家酿之美者与之 |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父如前示之 |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
B.申之以孝悌之义 |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D.非我也,兵也 |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