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映带左右  映带: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B.每览昔人兴感之  由:经过
C.不能之于怀 喻:比喻
D.其一也 致:大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为流觞曲水 臣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及其之既倦 用之趋异也
C.俯察品类盛 凡是州山水有有异态者
D.亦将有感斯文 圣人不凝滞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贤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
B.第二段文字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C.末段文字主要写作者对死生之事发出兴尽悲来的感慨,最后阐明兰亭宴集的原因。
D.作者感到人世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虽以“悲”字作结,但最终表达了他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4:0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 次:旁边B.可乐也    信:相信
C.虽舍万殊 趣:趋向,取向D.之所欣    向:过去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茂林B.死生亦C.有泉D.火尚足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B.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C.禊事: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四月四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良辰、美景、贤人、雅事等方面描写兰亭聚会的盛况。
B.第三段主要辨析“生”与“死”的关系,主张珍惜生命,及时行乐。
C.选文以聚会欢愉,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乐”与“痛”对比鲜明。
D.语言骈散结合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音韵和谐,富于感染力。
【小题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高。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至、及。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得到,取得。
【小题2】下列句子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的一项是 ( )
A.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B.“及其所之既倦”一句是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D.作者认为古今“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后世人读到这个集子也会有同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虛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     殊:特殊
B.况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长
C.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D.固知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感慨系B.不知老将至
C.犹不能不以兴怀D.不能喻于怀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第一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B.节选第二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表明作者的看法,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C.节选部分在句法上骈句与散句结合,而以骈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具有一种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
D.节选部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晋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修养,从而激发我们去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