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荣子立,形影相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道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动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子游:言偃,吴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小孔子四十四岁。

【小题1】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孔乙己一直是童生,如果孔乙己能进入府学、州学或县学,就能称为秀才,这与“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意思相同。
C.武帝,是谥号。益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D.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是授予官职,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即赴洛阳,应征晋廷太子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曾申请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答应他,只是让他到汉中担任太守,他认为失去了好机会,心怀怨恨。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8:40: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节选《晋书·祖逖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者谓逖有世才具    赞:称赞
B.阳平察孝廉 辟:征召
C.元帝用为徐州刺史  逆:迎接
D.中流击而誓曰 楫:船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帝以逖为奋威将军  景公下席而谢之曰
B.此非恶声 是社稷之臣
C.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 以乱易整,不武
D.诸兄每忧 杳不知其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2)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
(2)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其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寻拜吴王晏郎中令。晏于西园大营第室,云上书曰:"臣窃见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臣以凡才,特蒙拔擢,亦思竭忠效节以报所受之施,是以不虑犯迕,敢陈所怀。如愚臣言有可采,乞垂三省。”

入为尚书郎、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以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云弟耽为平东祭酒,亦有清誉,与云同遇害。大将军参军孙惠与淮南内史朱诞书曰:"不意三陆相携暗朝,一旦湮灭,道业沦丧,痛酷之深,荼毒难言。国丧俊望,悲岂一人!"其为州里所痛悼如此。后东海王越讨颖,移檄天下,亦以机、云兄弟枉害罪状颖云。

( 节选自《晋书·陆云传》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
B.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
C.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
D.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配食”即合祭,配享。指古人在祭祀时兼祀他神以配其所祭。文中指当地百姓追念陆云,让他与县里的土神相配,一起享受祭祀。
B.“黄门”原是官署名,汉代设有黄门官,给事于黄门之内。文中的“黄门”是指宦官,东汉时给事内廷的黄门令等职务皆由宦官充任。
C.“使持节”是魏晋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文中的“节”是中国古代的信物﹐它给与臣子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的权力。
D.“移檄”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文中用作动词,指发布公文进行声讨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云天资聪慧,少有才名。他六岁能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如陆机,但立论超过哥哥,时人称他们为“双陆”。吴国尚书闵鸿也认为他是奇才。
B.陆云长于吏治,文武双全。补任县令时,他巧断杀人疑案,被当地人奉为神明;张昌作乱时,他担任大都督率军前去征讨,最终平定了叛乱。
C.陆云品格清正,不畏权贵。担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时,他凭借先帝的遗训反对吴王大兴土木;司马颖晚年昏庸,陆云屡次以直言违背他的旨意。
D.陆云蒙冤而死,天下痛惜。在孟玖的谗言蛊惑下,陆云无辜被杀,他的门生和旧吏将他安葬并且四时祭祀。后来司马越讨伐司马颖时,也为他抱不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其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
(2)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好属文论,虽绮丽不 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 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 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 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又议移县狱于郡及二社应立,朝廷从之。迁尚书左丞

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 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 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政 道之本,诚宜久于其职,咸奏是也。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 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咸累自上称引故事,条理灼然,朝廷无以 易之。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 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有删节)

(注)①毛班: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B.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C.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D.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又称封爵、世爵,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例如李密《陈情表》有“除臣洗马”。
C.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尚书省所设官职,左丞一人,正四品下;右丞一人,正四品上。
D.台辅是指古代三公宰辅之位,例如唐代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公若登台辅,临危莫 爱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见多识广,颇有文才。他喜欢写文论,言论可为鉴戒,庾纯感叹他的文章接近于诗人的创作;他多次上书称引往事,条理清晰明了。
B.傅咸品行高尚,特别孝顺。他有高尚的节操,疾恶如仇;出京城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他上表请求免职。
C.傅咸针眨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当时奢侈之风,以先王吃肉穿衣都有定制为例,规劝君王要戒奢侈,指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严重。
D.傅咸为人正直,忠勇果敢。他曾上奏罢免了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王戎等,从而使京都肃敬,贵戚慑威伏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员。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璩字叔琏。弱冠,右将军桓豁以为参军。寻遭父。服阕,为谢安卫将军参军。淮、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迁宁朔将军、淮南太守。海陵县四面湖泽,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璩建议率千人讨之。时大旱,璩因放火,菰葑尽然,亡户窘迫,悉出诣璩自首,近有万户,皆以补兵,朝廷嘉之。安帝初,进征虏将军。及桓玄篡位,遣使加璩散骑常侍、左将军。璩执留玄使,不受命。璩传檄远近,列玄罪状。武陵王令曰:“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初,璩弟宁州刺史瑶卒官,璩兄球孙祜之送丧,葬江陵。会玄败,谋奔梁州。璩弟瑾子修之时为玄屯骑校尉,诱玄使入蜀。既而修之与祜之共杀玄。安帝反正,诏曰:“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可进征西将军,都督五州军事。”又诏西夷校尉瑾为持节、监梁秦二州军事。瑾弟蜀郡太守瑗为辅国将军、宁州刺史。初,璩使参军谯纵领巴西、梓潼二郡军下涪水,当与璩军会于巴郡。蜀人不乐东征,纵因人情思归,于五城水口反,还袭涪,害瑾。而璩下人受纵诱说,遂共害璩及瑗,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时殄没,璩子弘之。义熙中,诏曰:“故益州刺史璩,事乖虑外。葬送日近,益怀恻怆。可先所授官,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论璩讨桓玄功,追封归乡公,千五百户。又以祜之斩玄功,封夷道县侯。自宝至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将帅之家,与寻阳周氏为辈,而人物不及也。

(选自《晋书·毛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B.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C.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D.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忧,古时指人忧虑过深,积劳成疾。
B.嗣,指古代诸侯传位给嫡长子的行为,后来泛指君王或诸侯的职位继承人。
C.赠,即追赠,指皇帝赐给已死的人官爵、荣誉或称号以褒扬其生前的功绩。
D.拥旄,指古代武官持皇帝所赐的旄节统帅军队、统治一方的权力或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璩足智多谋,善用天时地利。他利用天旱的特点,采取火攻,将当地的逃亡者都逼迫出来自首,并用他们来补充兵源,受到皇帝嘉奖。
B.毛璩忠于朝廷,拒绝叛臣利诱。桓玄篡位时,派使者对他进行加封,他不但不接受任命,反而扣押了桓玄的使者,并对外公布桓玄罪状。
C.毛璩一门忠烈,多人受帝赏赐。桓玄落败时,毛璩的侄子毛修之、毛祐之诱杀桓玄。皇帝加封毛璩兄弟三人,使他们成为一方军事大员。
D.毛璩一门多人遇难,皇帝深感悲痛。毛璩手下参与谯纵造反,杀害毛璩兄弟及在蜀子侄,临近送葬,皇帝十分悲痛。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准、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
(2)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