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写诗抱怨,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而心怀怨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7 09:2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性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在唐以前指父亲兄弟之孙,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
B.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C.厢即厢房,等级低于正房,传统民居以左为尊,故东厢房的等级高于西厢房。
D.真草是草书的一种体式,对应的还有行草和狂草,《兰亭集序》即为行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郗鉴派媒人前来选择女婿时,王氏诸少“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表现与众不同,因而被郗鉴选中成为女婿。
B.王羲之曾经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并写下著名的《兰亭序》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
C.在听闻王羲之向会稽孤居老姥求买鹅而不得后,山阴一位道士主动提出条件,让王羲之替他抄一遍《道德经》来换群鹅。
D.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小题4】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曰:“臣以险衅……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画线句出自课文《_______》。从上文看,作者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_______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周门人之游夏 ________ (2)乃上 ________
(3)后刘终,服阕   ________ (4)乃汉中太守 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密祖母年高 如或知尔,则何
B.有暇讲学忘疲 他植者不然
C.齐桓得管仲霸 秦师轻无礼
D.士有名   感吾生行休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5】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__________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孙皓时,交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太守,距稷,战于分水。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翊怒谓璜曰:“若自表讨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璜曰:“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羽怒,欲引军还。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领交州,为前部督。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阯,元距之。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 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翊、璜遂陷交阯。吴因用璜为交州刺史。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使守。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后受降。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B.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C.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D.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为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C.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自表”指自己上表呈请。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礼记•曲理下》中规定: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录,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璜自表讨贼,力挽逆势。与杨稷及毛炅、董元等人交战时,虽因内部不团结而折损两将,而后成功夜袭董元,扭转了局势。
B.陶璜洞悉人心,善用谋略。陶璜识破伏兵,并善于用计,设计引诱解系的弟弟,致使董元杀掉部将解系,从而攻陷交阯。
C.陶璜宅心仁厚,百姓喜爱。杨稷的军队坚守不到一百天,陶璜便立即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在南方的三十年,深受百姓喜爱。
D.陶璜被迫归晋,仍获重用。孙皓降晋,亲笔写信给陶融,使其归顺,陶璜痛哭流泪,最终归附,皇帝下诏恢复他原来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2)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先是,陇右大雨,百姓苦之,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曰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

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刘曜僭号长安,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曜败,洪西保陇山。石季龙将攻上邽,洪又请降。季龙大悦,拜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季龙灭石生,洪说季龙宜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季龙从之,以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冉闵言于季龙曰:“苻洪雄果,其诸子并非常才,宜密除之。”季龙待之愈厚。及石遵即位,闵又以为言,遵乃去洪都督,余如前。洪怨之,乃遣使降晋。后石鉴杀遵,所在兵起,洪有众十余万。

永和六年,帝以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有说洪称尊号者,洪亦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洪谓博士胡文曰:“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隽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初,季龙以麻秋镇枹罕,冉闵之乱,秋归邺,洪使子雄击而获之,以秋为军师将军。秋说洪西都长安,洪深然之。既而秋因宴鸩洪,将并其众,子健收而斩之。洪将死,谓健曰:“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关中形胜,吾亡后便可鼓行而西。”言终而死,年六十六。

(选自《晋书》载记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B.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C.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D.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出生三个月时取名定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别人通常称字来表示尊敬。
B.爵,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
C.拜,我国古代社会授予某人官职为“拜”,例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等。
D.孤,古代帝王的自谦之词,是“小国之君”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朕、寡人、不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洪出身名门。苻洪的祖先世代担任西戎酋长,他的父亲是部落的小帅;永嘉年间,苻洪被族人推举为盟主。
B.苻洪机智多谋。苻洪先后被迫归附刘曜、石季龙,深得他们的信任;他建议石季龙充实京都.因此更受厚待。
C.苻洪骁勇善战。苻洪屡立战功,两千多部下被赐予爵位;冉闵嫉妒苻洪的才能,对石季龙、石遵进言除掉他。
D.苻洪为人宽容。冉闵叛乱时,麻秋被俘,苻洪授予他官职,并且肯定了麻秋定都长安的建议,但终为其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
(2)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B.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C.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D.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永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能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
C.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
D.少牢,古代祭祀时只有羊、猪的称“少牢”,牛、羊、猪齐备的称“太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攸恪尽孝道,谨承祖荫。他按照礼制居丧九年,以孝著称;太守想推举他为孝廉,也被他委婉谢绝。
B.邓攸志向远大,才华过人。他希望天下没有诉讼,深得镇军厚爱;他被俘后修书一封便打动了石勒。
C.邓攸廉洁自守,关心民生。他在吴郡任职,自带钱粮;吴地饥荒,他开仓济贫,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
D.邓攸品行高尚,为人钦敬。诬陷过他的胡人,因他承担失火过失不加辩驳而感动,主动向石勒请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2)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