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子盖解褐武兴王行参军。高祖受禅,除枞阳太守,封上蔡县伯。
炀帝即位,征还京师,转凉州刺史。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特蒙褒美。乃下诏曰:“子盖自剖符西服,抚道有方,宽猛得所,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五年,车驾西巡,及帝还下诏曰:“朕亲巡河右,观省人风,所历郡县,罕遵法度,多蹈刑纲。而樊子盖,执操清洁,处涅不渝,威惠兼举,宽猛相济,故能畏而爱之,不严斯治。实字人之盛绩,国之良臣。”子盖又自陈曰:“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为内职,溘死边城,没有遗恨。惟陛下察之。”帝曰:“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则万人之敌。”
车驾至高阳,追谐行在所。既而引见,帝劳之曰:“昔高祖留萧何于关西,光武委寇恂以河内,公其人也。”子盖谢曰:“臣任重器小,宁可窃譬两贤!”进位光禄大夫,封建安候,尚书如故。赐缣三千匹,女乐五十人,子盖固让,优诏不许,帝顾谓子盖曰:“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无赖不轨者,便诛锄之。凡可施行,无劳形迹。今为公别造玉麟符,以代铜兽。”又指越、代二王曰:“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动静之节,宣思其可。”于是赐以良田、甲第。
从驾还东都,时绛郡贼檠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数万,汾、晋苦之。诏令子盖进讨。子盖善恶无所分别、汾水之北,村坞尽焚之。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拥数万之众,经年不能破贼,有诏征还。又将兵击宜阳贼,以疾停,卒于京第,时年七十有二。
(节选自《隋书·樊子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
B.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
C.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
D.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指入仕为官。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褐衣代指贫贱的人。 |
B.受禅,也作“受嬗”,是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方式,后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
C.剖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 |
D.人风,唐避李世民的,用“人”字代替“民”字,避讳,是避免直接写出君主的名字。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子盖长期驻守边陲,没有怨言,他曾任 枞阳太守、凉州刺史,并在任武威太守期间,向隋炀帝表达了愿意戍守边陲,虽死无憾的想法。 |
B.樊子盖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武威太守期间以处理政务闻名。隋炀帝巡视西部各地后,夸赞他能恩威并举,养育人民功绩突出。 |
C.樊子盖长期任外职,深得皇帝重用。隋炀帝把他比作汉代的萧何和寇恂,将社稷大事委托给他,并且嘱托他教导自己的孙子越王和代王。 |
D.樊子盖虽然政绩卓著,但是也冷酷残忍,檠槃陀、柴保昌起兵造反时,他不顾百姓疾苦,不分善恶,将汾水北面的村庄船坞全部焚毁。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渝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
(2)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