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B.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C.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D.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一般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显德,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开宝”“淳化”等。
C.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D.御史台,是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直属地方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逮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D.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11:49: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守节自誓。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查西京推官。入朝,为馆阁校勘。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士名,修首在选中。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知嘉祜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修在翰林八年,知无不言。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参知政事,时东宫犹如未定,与韩琦等协定大议。
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修亦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明年,徙蔡州。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脩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押宝:主持宴会。台谏官: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C.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D.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节:信守名分,保持节操。常用来特指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或未婚夫死后终身不嫁。
B.服除,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暂停做官去守丧,这是很重要的礼节,守丧期间,称为“服除”。
C.东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可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
D.布衣,上古所谓布是麻织品成葛织品,“布衣”是平民的代称,也用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四岁时就死了父亲,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学习,学习条件是艰苦的。他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没有辜负母亲的教诲。
B.欧阳修主持了嘉祜二年进士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太学体”文章。欧阳修对这类文字坚决加以排斥,这类考生不予录取,考场文风,从此不为改变。
C.欧阳修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不让他辞官,他任职青州时,因遭到诋毁,所以乞求回京更加迫切。
D.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天下人效法尊崇。他还喜欢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些有才华的人都受过他的推奖褒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
(2)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粟。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多为歌诗,自称“退士”,尝作传以述其志。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幹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日:“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
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孝行纯至,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明年九月,放至,对崇政殿,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翌日,表辞恩命。诏不听其让,赐绯衣、象简、犀带、银鱼。六年春,再表谢暂归故山,诏许其请。
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门人族属依倚恣横。王嗣宗守京兆,放尝乘醉慢骂之。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求归山,又赐宴遣之。所居山林,细民多纵樵采,特诏禁止。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侧,遣内侍就兴唐观基起第赐之。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时议浸薄之。
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归葬终南。
(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B.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C.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D.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脩”即十条干肉。古代诸侯大夫相互馈赠的礼物,也指学生初见教师时奉赠的礼物,引申为学费。
B.“粮糗”即粮食。“糗”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可以直接食用,有捣成粉的,也有不捣成粉的。
C.“属文”即能够诵读文章。
D.“象简”即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放性情沉默,爱好学习。他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不与小伙伴们玩耍;父亲令他考进士,他以学业未成,不可以妄动为由推辞。
B.种放志在山林,归隐多年。他年轻时就有隐居山林的想法,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一起在终南山筑庐而居,隐居长达三十年。
C.种放很有才华,深受器重。他曾以授徒为业,所著颇丰;他对策于崇政殿,答对得体。皇帝对他非常器重,屡次满足其要求。
D.种放退隐后晚节不保。他注重个人享受,广置良田,禁止百姓在自己所居山林砍伐采摘,甚至诟骂驿吏,所以舆论对他评价不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
(2)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鄘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永奇即挈家/出城至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抚,是指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C.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大多由朝廷赐予,有褒有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是·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
B.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
C.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
D.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指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祠”,指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观”,指道教的庙宇,也称“道观”。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说,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地学习。
B.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非常高兴。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有来投他的,他孜孜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2)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 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 何灌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常越境而   汲:取水。
B.敌惊以为神,逡巡去   敛:退缩,收缩。
C.铁骑来追,灌射皆甲   彻:穿透。
D.愿以运费增价就之   籴:运送。
【小题2】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B.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C.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D.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 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