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渍演迤,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 ,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熙甫宿学大儒,久困郡邑,得为文学官,给事馆阁,欲以其间观中秘未见书,益肆力于著作。而遽以病卒,年六十有六。

熙甫殁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曰:“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四明余翰编分试礼闱,学士为具言熙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熙甫果得隽。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为补书之于此。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  寝息:停息,搁置
B.临川则不能行 抗:抵挡
C.贾人翁氏梦熙甫之 趣:催促
D.熙甫果得     隽:考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熙甫殁/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
B.熙甫殁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
C.熙甫殁/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
D.熙甫殁/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会试取得第二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但后来八次参加殿试,都没能者取进士。
B.归有光在处理诉讼案件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断案, 上级官员大多数不喜欢他。
C.王世贞与归有光之间存在矛盾,归有光曾经遵到他的批评,被认为是狂妄而平廉的人。
D.王世贞晚年改变对归有光的看法,称他是千年才有的人才,可继承韩,欧阳的传统。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3)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4 06:50: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经堂记

乾隆中,杭州先正曰卢学士,所居曰抱经堂。登是堂也,无杂宾,无杂言焉。今大学士仪征阮公所燕居曰研经室。入是室也,无杂宾,无杂言焉。夫言之厖,由学之歧也;所居之猥缛,由嗜好之俚也;宾客之鼓孰污哗,由主人之不学也。

京师宣武坊,有堂薛然,曰问经堂。主人出,窥其容,颀然者;聆其欬,铿然者;试其行,肫然者;从之游,效其威仪,速然者。虽以龚鞏祚之吴然喜言百家,登是堂,愀乎非五经之简毕不敢言焉。

主人陈其氏,庆镛其名,颂南其字,福州其籍,户部主事其官,曩尝与鞏祚游阮公之门者也。鞏祚题其楣之左偏。

注:①卢文绍(1736—1795),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读学士。②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书法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③厖,读若忙,杂乱之义。④猥缛,(装饰)繁杂之义。⑤鼓孰污哗,喧嚣嘈杂之义。⑥读若忾,亦作咳。咳嗽之义。⑦肫,读若谆。肫然,惇厚一致貌。
【小题1】本文作者龚鞏祚,也即《病梅馆记》的作者,晚清著名文人(  ),号( )。
A.龚自珍 静庵B.龚颐正 定庵
C.龚颐正 静庵D.龚自珍 定庵
【小题2】本文是为陈庆镛的问经堂作记,为何先从卢文绍的抱经堂和阮元的研经堂写起?
【小题3】请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随州李君墓表
曾国藩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
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
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
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
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
(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
(注)①受性:赋性、天性。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终于里第    第:宅第
B.将其行义以视来者    揭:发布
C.惟君受性刚介  介:耿介
D.汉沔荆襄蹂躏遍 殆:危险
【小题2】请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子归,礼也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则余缕述一一     窃大王不取也
C.又以礼请,余可辞  奔车朽索,可忽乎
D.而君亦武学生入资为都司   臣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
(2)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
【小题4】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注)①武,量词,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数武,即不远处,没有多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    馆:馆舍
B.赵明府教其子 延:请
C.不可胜数     固:本来
D.此殆灵气所   钟:集聚
【小题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   )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