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随州李君墓表
曾国藩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
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
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
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
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
(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
(注)①受性:赋性、天性。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终于里第    第:宅第
B.将其行义以视来者    揭:发布
C.惟君受性刚介  介:耿介
D.汉沔荆襄蹂躏遍 殆:危险
【小题2】请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子归,礼也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则余缕述一一     窃大王不取也
C.又以礼请,余可辞  奔车朽索,可忽乎
D.而君亦武学生入资为都司   臣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
(2)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
【小题4】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5 10:32: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得免。顺治十七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辄白其冤。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墨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通贿。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殿元欺饰,反以臣为妄,乞赐罪斥。”上不问,而予倬、殿元休致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丁内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妄,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江南河工。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济粟,旋得雨。民大称颂。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
(摘编自《清史稿·彭鵬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得免   躲藏
B.檄鹏往 审问
C.是年岁米价低 庄稼成熟
D.纠劾无少懈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因放榜之日桂花飘香,又称“桂榜”。“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
B.“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乞骸骨"亦有此意。原品休致指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
C.“丁内忧”指遭母丧事。源于汉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他还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小题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济粟,旋得雨。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4】概括文中彭鹏在为官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帐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 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笳:一种乐器。④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清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
A.首联开篇点题,诗人梦见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现实中的“孤客”隐指梦境中的团圆。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诗人写此诗才三十出头,他竟也感到“老”的降临,可见这个“老”字包容了他所历之苦有多重!
C.颈联写虽然南国五月已属草木葳蕤、花开四野的仲夏,而北国边城却还未见有任何花开,有的只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小题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有幹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售,入伍,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把总。从征苗疆,战辄摧锋。

嘉庆五年,杨开甲、张夭伦趋雒南,芳以千扼东路,绕出贼前。贼折而西,黎明追及,见马迹中积水犹潢,急驰之。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贼仓卒奔溃,擒斩无算。赐号诚勇巴图鲁。

宁陕镇标皆选乡勇精锐充伍,凡五千人,号新兵,芳驭之素宽。十一年,芳代杨遇春署固原提督,去镇,副将杨之震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其党蒲大芳护芳家属出而复从贼。芳闻变,驰赴石泉,诏德楞泰率杨过春等讨之。秋,贼大掠洋县、留坝,胁众盈万,推大芳为魁。攻孝义,窥子午谷,围鄠县急。芳与遇春计,贼尚感旧恩,可劝谕,单骑入贼,晓以顺逆利害,犹倔强,与语数年共生死情,声泪俱下,众感泣原降,遂宿贼垒。大芳缚达顺、先伦以献;复率大芳追斩不听命者朱贵等数百人,乃定。德楞泰请降兵归伍,被谴责,大芳等二百馀人免死戍伊犁。芳坐驭兵姑息,亦褫职遣戍。明年,释还。

十八年,服阙,入都,至河南,会教匪李文成踞滑县,总统那彦成留之剿贼,授河北镇总兵。偕杨遇春克道口,进薄滑县。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以火攻破碉楼,文成自焚死,予云骑尉世职。

二十一年,芳以老病乞解职,二十三年,许致仕,在籍食全俸。二十六年,卒於家,谥勤勇。

(选自《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B.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C.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D.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古代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摄”,暂时兼代本职外较低职务,本文加点处即为此意。
C.“服阕”,古代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D.“致仕”,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退休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芳少有谋略,深受遇春赏识。他年轻的时候,读书精通要义。入伍后,受到杨遇春的赏识,征讨苗疆,总是能摧毁敌人的锐气。
B.杨芳军功显赫,历经多次战役。嘉庆五年,拦截杨开甲、张天伦,因功赐“诚勇巴图鲁”;嘉庆十八年,镇压教匪起义,赏赐云骑尉世职。
C.杨芳宽待下属,单骑劝谕乱贼。嘉庆十一年,属下叛乱,他认为贼人尚且感念旧恩,就一人入贼,晓之以理,夜宿贼营,平定叛乱。
D.杨芳一生传奇,仕途较为坎坷。早年,考试不中,投身行伍,后因属下叛乱,上疏请求让他们再回到队伍中,诏令治罪,发配边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
(2)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焚书辨

清·刘大櫆

①六经之亡,非秦亡之,汉亡之也。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

②李斯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其法至于偶语《诗》、《书》者弃市。噫,亦烈□!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之自愚也。故曰:“非博士官所职,悉诣守尉杂烧之。”然则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尝烧也。迨项羽入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当项籍之未至于秦,咸阳之未屠,李斯虽烧之而未尽也。吾故曰: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③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何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如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彼固以圣人之经无关于得失存亡,所以取天下之筹策也,故熟视之若无睹耳。今夫富民遗其子孙以室庐,至其后之不肖,以至转而售之他人;彼鬻而有之者,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遗其梁栋,风雨之所漂摇,虫蚁之所剥蚀,而向之室庐乃始尺寸无复留者矣。彼不肖而残毁之诚无足怪,独奈何鬻而有之,顾遗其梁栋而不知惜也。

④呜呼!方沛公之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天下之诗书皆已亡,而惟博士官所职尚无恙,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且夫圣人之经,其与秦之律令图书,其为轻重大小何如也?设使萧何能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而藏之,则项羽不能烧;项羽不烧,则圣人之全经犹在也。呜呼!彼萧何者,真所谓刀笔之吏矣!

【小题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合适的一项是(   )
A.乎B.哉C.焉D.矣
【小题2】作者认为“书之焚不在于李斯”的根本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试从论证方式角度赏析第③段内容。
【小题4】下列对第④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反复喟叹,表达了对圣人之全经不得保存的痛惜之情。
B.作者假设萧何能够并收六经,则可以使其避免被焚毁之灾。
C.作者认为沛公之入关是导致六经最终被毁的重要原因之一。
D.作者对萧何“刀笔之吏”的称谓中蕴含着不满与愤恨之情。
【小题5】简要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族兄中涵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救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奋臂屹立,虎扑至,例首让,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地。视,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帝扫之不,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兄中涵旌德县时:   知,主持,执掌
B.老翁一短柄斧  手,手执
C.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地 仆:倒
D.其目以毛帚扫之不 瞬,一瞬间
【小题2】下列“之”的指代对象与举例不同的一项是
例: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A.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
B.纵八九寸,横半
C.虎扑至,侧首让
D.视,自颔下至尾阔,皆触斧裂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伤猎户数人,不能捕”说明虎患堪忧,为下文唐打猎的出场作铺垫。
B.引用戴东原的叙述,是为了交待唐打猎家族的由来,使叙事完整。
C.虽然唐氏家族派来的老翁信心十足,大家不要害怕,中涵还是感到非常不满。
D.作者最后引用《庄子》的话,为了说明老翁打虎技艺高超,是因为长期的苦练。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