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面句子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1-14 10:4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基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圈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郭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肆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B.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肆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C.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肆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D.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肆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D.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多次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萧禧羞愧无言以对。
B.许将善于治理。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郓俗士子爱好聚集议论官政,他恩威并施,稍加禁止,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详细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向他征询此事时,他回答说这是不道德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堡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收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国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泰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赢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泰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介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专征青、徐。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子浮嗣,徙封蕲春侯。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列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不战而也 殄:消灭、歼灭
B.放散在野者,收取之 因:于是、就
C.攻下诸县,遂定泰山 稍:稍微、略微
D.子浮,徙封蕲春侯 嗣:承袭爵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B.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C.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D.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俊年少为吏,戎马一生。他先追随刘嘉,后经刘嘉引荐跟随刘秀,历任安集掾、强弩将军、强弩大将军等职,被封为祝阿侯,在奉朝请任上去世。
B.陈俊一心为主,智勇双全。安次一役,陈俊持短兵交战,击退敌军,斩其首领;陈俊又建议光武帝断绝敌粮源,结果敌人因无处掳掠而自行溃败。
C.陈俊屡建奇功,请命不已。他先后平定匡城、金门,攻占南武阳,后在泰山太守任上斩杀张步。因陇、蜀未平,他多次请命出征,皇帝没有同意。
D.陈俊声名远扬,深受爱戴。陈俊调任琅邪太守,一进入齐地界,盗贼就分散逃窜;到任后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治政措施深得民心,受到百姓称赞。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
(2)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己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忧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出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送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必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困,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触船待,于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土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賜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B.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D.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壁:   (2)溃:   (3)属:   (4)购:   (5)德: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同类题4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于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选自《古文观止》)

(简注)
①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他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擅长写诗赋杂文。文章写得健迈凌厉,受到过苏轼的赏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文集45卷(据《文献通考》),但现仅存《洛阳名园记》。②崤(xiáo)渑: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渑(miǎn):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③走集:往来必经的险要之地。④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⑤治忽:这里指治乱。
(阅读指要)

北宋后期,统治阶级的生活更腐化,他们到处建造园林台榭以供享乐。李格非从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利益出发,写下了《洛阳名园记》,逐一描写洛阳十九处名园的盛景。《书<洛阳名园记>后》是写在十九篇文章后的跋。文中明确指出,从园圃的兴废,可以看出洛阳的盛衰;从洛阳的盛衰,又可以看出天下的治乱。从而告诫当时的公卿大夫,不可图一己之私而走上“唐之末路”。二十多年后,洛阳果然陷于女真统治者之手,北宋覆灭了,繁丽多姿的众多洛阳名园顿然变成废墟。文章见微知著,立意高远,运思缜密,推论清晰;文章末句“唐之末路是矣”,振聋发聩。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挟崤渑之(___________)    (2)公卿贵戚开馆列于东都者(___________)
(3)其池塘竹树、兵车践(___________)  (4)乎一己之私以自为(___________)
【小题2】请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中“候”与“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中“候”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必躬造左公第,太公太母起居 B.阳嘉元年,复造风地动仪
C.僮仆欢迎,稚子门 D.于园圃之度兴而得
(2)下列句中“徒”与“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徒”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B.秦城恐不可得,见欺
C.然步则开出浃背   D.蔺相如以口舌为劳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洛阳处天下之中,崤绳之阻
B.飞仙以遨游
C.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天子而令诸侯.
D.将兵力以行大事
【小题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
B.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
C.高事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
D.公卿大夫方进于朝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2)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小题6】本文是写在《洛阳名园记》后的跋。简述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