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C.抚孤松而盘桓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4 10:4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衰祚薄,终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嚣,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选自《夏完淳集》)

(简注)
①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明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父亲夏允彝、老师张溥和陈子龙,都是明末讲究“气节文章”的著名人物。他聪明早慧,八岁能赋诗,十二岁便知军国大事。明亡以后,他束发从军,积极投入抗清的武装斗争,均遭失败,后为清兵逮捕,慷慨就义。所作诗文,抒发政治怀抱,反映其斗争经历,风格悲壮慷慨。有《夏完淳集》。②父:夏完淳父夏允彝,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都失守,与陈子龙等起兵华亭,兵败沉水死。谥文忠。③西铭先生:即张溥。张溥无子,死后钱谦益等为他立嗣子,名永锡。此子未能继承张溥的遗风,为人诟笑。④渭阳情:比喻甥舅之情谊。
(阅读指要)
此文为夏完淳在清顺治四年(1647)于南京狱中写给生母陆氏与嫡母盛氏(夏允彝妾)的绝笔书。作者在信中抒写了由于清兵入关造成的国破家亡的惨痛,以及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恨,表现了为反抗民族压迫而慷慨捐躯的献身精神与顽强的斗争意志。他至死不渝地渴望完成“北塞之举”,实现“中兴再造”,不愧为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文章字字血泪凝成,感人至深。全文多用短句,激切之情溢于言表。结尾以韵语收束,是一曲视死如归的悲歌。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奈天不佑我,虐先朝(________)    (2)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________)
(3)门衰祚薄,终兄弟(_________) (4)相托之言,勿相负(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分”与“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句中“分”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B.四体不勤,五谷不,孰为君子
C.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D.自已死久矣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句中“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地倚墙而坐B.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C.而此独以钟,何哉D.吾妻死之年所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2)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嫡母,夏允彝死后,削发为尼;母在夏允彝死后,寄居在异姓之家。作者对此深感内疚。
B.“门衰祚薄,终鲜兄弟”二句,语出晋李密《陈情表》,作者借此表示自己本应像李密一样在家尽孝,但国难当头,则应当为国捐躯。
C.作者在信中表示,如果没有遗腹子,就千万不要别立后嗣。像西铭先生那样让人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
D.作者表示他与父亲在阴间也要诛杀清兵,绝不放过敌人,二十年后转世为人,再出师北伐,驱逐满清。
【小题6】《别云间》是夏完淳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华亭时所作。华亭,古称云间。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这是一首__________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悲愤以及对____________的无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之推

名实篇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蛛丽,则影必美今不修身而求全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跃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伸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燕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格也!交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养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责,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苦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般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

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费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此见思。”民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远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让名也  谦
B.疑彼制作,多非机杼   命意,构思
C.民称之  或许
D.此费日广,不可常周  做到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容色蛛丽,则影必美    吴之民方痛心
B.忘名,体道合德 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但察未熟耳    蚓无爪牙
D.此见思 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C.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意在通过勉励世人立名来获得与名相符的实际内容。
D.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