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五年时,某送别介卿(1)于洪州。黄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其时,从介卿于淮南,至者独言黄生敏且勤,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至介卿之门者,归,莫不爱其为人,而异其业之进。介卿以书抵黄生之亲,亦称之。于是黄生之里人皆叹其善自致,而且慕之。其大父(2)虽已老,其母虽久寡居,闻黄生之进如此,虽在千里之外,犹朝夕待其旁也;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非特如是也,其喜甚于朝夕待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也。何则?黄生在其家,无以异于众童子,一出而得大贤为之依归,遂以能闻于人,为其大父与母者,其独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乎?予闻之亦喜甚。

而子自洪州归,虽其身介卿之侧,其心焦然,食息坐作,无顷焉不在介卿也。至于今且三年。然日孜孜念之,凡询介卿之事于人,虽奴隶贱人加详焉。于奴隶人犹然,况衣冠降登,洁然为士者乎?況吾介卿朝夕所与居,教诲而称之者乎?故闻黄生之归也,日企而望之,乎其来视我也。

居一日,黄生来。望其表,其步趋之,揖让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视其色,听其言,其气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学其归,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间而省其书,则又如出诸介卿之手。问介卿之事,皆能道其远者、大者焉。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吾得之,废食与寝而从之。吾喜也,惟恐其去我,而尚其来之不早也。嗟乎黄生,岂特一时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

以从介卿于淮南者数人较之,不人人皆然,而黄生独然,则又知黄生之所自致者亦荦荦(3)绝众,使坚且久,其所至如何哉?介卿之教诲、黄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贤父兄之渐泽,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于今为大备,而黄生为日进,独予断然不一二备而不尺寸进,比其少之时缺且忘者众矣,其自愧于心如何也?以心之愧也,则欲重警戒自修。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黄生之自致不独裕于己,而皆有以及予也,其喜不又多乎?

(取材于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注释:(1)介卿:即王安石,字介甫。(2)大父:祖父。(3)荦荦:卓越。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亦称之 骤:强烈  ②而且慕之 畏:敬服
③其喜甚于朝夕侍其旁   殆:大概  ④虽其身介卿之侧  去:离开
乎其来视我也 庶:希望  ⑥其步趋之 节:关键
⑦而尚其来之不早也 恨:遗憾  ⑧介卿之教诲 因:通过
A.①⑥B.②⑤C.③④D.⑦⑧
【小题2】下列对“黄生在其家”中的“其”指代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B.黄生C.曾巩D.众童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生之能浸浸闻  黄生能够渐渐被人知道
B.而异其业之进    而且为黄生学业长进感到惊奇
C.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哪也  黄生和我的好友介卿太像了
D.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  这样看来介卿的教诲不只是对黄生有益处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
【小题5】文中写到“予闻之亦喜甚”“吾喜也”“其喜不又多乎”,一个“喜”字贯穿全篇。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作者“喜”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5 04:5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于)其他方面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以言之不敢隐。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学者往往之  溺:沉溺
B.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品 皇皇:匆匆忙忙的样子
C.交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 游:游览
D.此其也 病:缺陷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者有所溺尔 方勉以模言语
B.盖文为言  圣人义虽不可及
C.何其用功少而至于也   文不难而自
D.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 以言之不敢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义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因为文章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喜悦,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B.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却要勉强写作的文人。
C.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会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D.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
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这样世人看后才会果断勇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2)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文章都阐述了文与道的关系,欧阳修认为二者之间,道应为先。
B.欧阳修注重实践以求道,反对弃百事不关心,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C.欧阳修在书信中批评了当世学者过于追求文辞的现象。
D.欧阳修认为祖择之的文章言高趣远,议论精深,因此大加赞赏。
【小题6】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以下试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①先生:与“弟子”相对,指长辈。②馔:吃喝。
请概括这两则内容中“孝”的内涵。春节来临,你认为践行“孝道”最重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