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斃,安釐王即位,村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窗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共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贏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白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蠃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B.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C.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D.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B.虚左,空着左边的位置,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C.信陵君与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人礼贤下士,广招门客。
D.长者,常指年长或辈分高的人,也尊称有德行的人,文中的长者就是指年长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礼贤下士,士人争相归附。诸侯因公子贤能,宾客众多,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B.信陵君虚左以待,亲自驾车迎接侯生,侯生丝亳没有谦让的意思,可是公子更加恭敬。
C.侯嬴为成就信陵君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立街市,公子随从都暗自责骂侯生。
D.侯嬴把朱亥举荐给信陵君,公子多次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责怪侯嬴侯嬴。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容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具客语,微察公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0 10:4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弑其主,杀已降,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东。④鲁公: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项羽曰  数:列举罪状
B.丁壮军旅    苦:以……为苦
C.其将,罪六  王:封王
D.斩首八万,遂定楚地  略:大致,差不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杀已降,政不平 击破沛公军
B.夫为人臣弑其主 夜缒
C.汉王伤胸,扪足曰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遂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常身翼蔽沛公
【小题3】给文中画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B.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C.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D.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
B.汉王历数项羽暴虐、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
【小题5】把课内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2)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时汉连伐胡,教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至匈奴,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张胜闻之,恐,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有刪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D.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官名,战国时开始设置,有议郎、中郎、侍郎等。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B.丈人,文中用于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用于在家庭关系中称呼妻子的父亲。
C.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
D.相坐,又叫连坐,指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只有与其有牵连的直系亲属才会被治罪。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明大义,出使匈奴。虽然汉与匈奴的关系-向不好,但当汉武帝派他出使奴当和平使者时,他高兴地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前往。
B.苏武个性刚烈,义不受辱。他听到张胜和虞常的阴谋,意识到此事要祸及到国家的荣誉,于是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欲要以死殉国。
C.苏武威武不屈,拒绝投降。面对剑斩虞常的紧张局势,面对张胜投降后势单力消的形势,面对卫律手中两次举起的剑,他始终不为所动。
D.苏武不慕富贵,坚持正义。当卫律炫耀自己投降匈奴后的种种富贵时,苏武不屑一顾;当卫律劝说威胁苏武时,苏武大骂其卖国行为。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

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

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

高帝曰:“置之。”乃通之罪。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1)信言不用蒯通计____(2)教淮阴侯反乎____(3)然,臣教之____(4)乃通之罪_____
【小题2】句子翻译
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小题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喜且怜之/天下……者甚众    ②诏齐捕蒯通/释通之罪
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意思均相同
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意思均不同
【小题4】对蒯通,高祖由最初的想“烹之”到最终的“置之”,关键在于蒯通自己的一番辩解。蒯通是如何为自己辩解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蒯通的话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后来简化为成语______________;“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后来简化为成语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以下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足下弃反天性,冠带 捐:捐献
B.汉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   诚:如果
C.中国之人以亿计,地万里 方:方圆
D.人众车,万物殷富   舆:众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祸及身矣     臣死不避,杯酒安足辞
B.将相欲移兵诸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
C.乃欲以新造未集越,屈强于此   项城人无死伤焉
D.天下兴兴利除害 贾家庄几巡激所陵迫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爱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康礼。
C.尉佗亦能审视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房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舍业厚之 遇:遭遇
B.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 辍:放下
C.妾得君狐白裘 愿:希望
D.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及:等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此多归孟尝君 ②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①必先齐而后秦,秦危矣    ②吾还也
C.①贵贱一与文等    ②无贵无贱,长无少
D.①已后孟尝君出,还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 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诸侯国纷纷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B.有个宾客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和别人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孟尝君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自杀了。
C.孟尝君的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D.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函谷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孟尝君才能逃出函谷关。
【小题5】翻译选文和课文中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史记。孟尝君列传》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