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彧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畿居郡一月,以计縻之。

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单将数十骑,赴张辟拒守。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B.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C.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D.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持节”含义基本相同。
B.郡县是我国古代的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和县。西汉建立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C.徭役是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务,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杜甫的《兵车行》就揭露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尚书最早设于战国时期,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隋代分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历代多有沿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畿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在被派往河东时,杜畿对形势作了详细的分析,没有“强攻”,而是采用“智取”,先用计谋困住了卫固。
B.杜畿临危不惧,成功平定河东。杜畿不顾生命危险,单身前去河东;叛军叛乱时,他单独率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与大军一起打败叛军。
C.杜畿为政有道,深得百姓爱戴。杜畿治理河东郡的时候,推崇宽松惠民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促生产、行教化,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
D.杜畿才能出众,深受太祖赏识。杜畿既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有突出的治理才能,以至太祖多次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
(2)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小题5】杜畿在被太祖派遣镇守河东时为什么反对派大军征剿?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6 03:4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属:连缀,撰写
B.汝人邪?倩:通“请”
C.太祖悉诸子登台将:率领
D.曹仁关羽所围为:为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B.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C.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D.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思王植,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因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被后人合称为“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B.《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C.太祖,指先祖,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本文的太祖是指曹操而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
D.司马门,指古代重要的城门、军门。此处指皇宫的外门。自秦代起,司马门就是皇帝专用的天子之门,只有天子或天子的使者(代表天子)才能自司马门出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原来性情平和,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失宠于曹操。
C.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曹植因醉不能受命,曹操反悔就罢免了他。
D.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2)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223年。②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并大力伐魏,以图统一。③木牛:与下文的“流马”都是古代运输工具,为诸葛亮所创。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     阙:损害
B.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谢:道歉
C.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统:主管
D.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愆:过失,过错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    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B.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    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C.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B.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C.大为张郃所破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葛亮结交东吴,平定南中诸郡,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伐魏做了充分的准备。
B.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赵云邓芝防守失误。
C.斩马谡之后,诸葛亮多次伐魏,斩将攻城屡建功勋,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
D.诸葛亮不但才智过人,而且严于律己,表现出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风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魏书》曰:尚有筹画智略,文帝器之,与为布衣之交。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卷九·列传第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B.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C.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D.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指伯父、叔父之孙或血缘隔得更远一些的子侄辈,唐宋时称亲兄弟之子为从子。
B.“布衣之交”指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友谊,等同于“贫贱之交”。
C.“持节”指皇帝不能亲临,派人代行,以节为凭。下文的“假节”“假钺”与此类似。
D.“梓宫”指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等人去世之后所使用的、以梓木制作的棺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尚深受文帝重视,屡获封赏。文帝没有称帝时就与夏侯尚交好,称帝后更是对其封侯、升职,屡加重用,前前后后共封给他食邑两千多户。
B.夏侯尚善用奇兵,颇懂作战之道。他认为刘备在上庸有驻军,且山路难行,不会防备自己。于是率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攻下了上庸,击败了刘备的军队。
C.夏侯尚居安思危,见识深远。虽然孙权自称藩属,但夏侯尚还是加强了进攻讨伐孙权的准备;在孙权怀有异心时,夏侯尚和曹真共同出击,攻下江陵。
D.夏侯尚影响力大,引得众民归顺。他从上庯疏通道路,向西开路七百多里,有许多山中百姓和少数民族的人归附了他。短短几年,投降归附他的多达几千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
(2)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昱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

魏国既建,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文帝践阼,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方欲以为公,会,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三国志•程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B.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 /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C.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D.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名与字是有关系、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
B.太祖,魏武帝曹操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也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以及非皇族血脉但功勋卓著的大臣身故亦可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后来,袁绍跟公孙瓒发生矛盾,公孙瓒派遣使者,请刘岱断绝与袁绍的关系。别驾王彧向刘岱推荐了同在刺史幕府为官的程昱,刘岱最终采纳了程昱的建议。
B.曹操征徐州,张邈等人背叛曹操拥迎吕布,地方郡县纷纷响应。程昱游说范城县令靳允,靳允感激涕零,杀掉氾嶷。程昱和荀彧等人据城坚守,保住了鄄城、范、东阿三座城池。
C.曹操和袁绍战于官渡,程昱率领七百士兵守卫鄄城。曹操派遣二千援兵,但是程昱坚决不肯。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袁绍没有攻击鄄城。战后,曹操对贾诩称赞程昱的胆量不同常人。
D.程昱性情刚直暴躁,与人多有抵触。魏国建立以后,程昱于中尉邢贞在道路上相遇时不让路,被朝廷免官。后来,魏文帝曹丕登上帝位,复任卫尉,封为安乡侯。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2)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权字公衡,巴西间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遺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渡、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谍也。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返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逊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黄权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B.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C.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D.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牧:官名。汉末一州的军政长官。牧:本为放饲牲畜,这里指治民之官。
B.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史,佐助刺史,刺史巡视辖境,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
C.部曲:本为军队编制之称,后変为私兵之称,又称为家仆;这里意谓部下。
D.薨:古代称诸侯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亦以此称之。相应地,称士死为卒,称大夫死为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权事刘璋时,展现了战略远见。在面对是否请刘备入蜀讨伐张鲁的问题上,黄权建议刘璋不要请刘备入蜀,但刘璋没有听从,结果蜀地为刘备所占。
B.黄权事刘备时,向刘备进献良策。张鲁被曹操打败逃往巴中,黄权向刘备建议,汉中是蜀地的门户,应该攻取汉中。刘备最终占据汉中,这都归功于黄权。
C.刘备讨伐吴国,黄权劝谏无效。刘备伐吴时,黄权被任命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兵马防范魏军,后因为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黄权不得已率部降魏。
D.黄权事曹魏时,坦然面对是非。刘备去世,魏国群臣都互相庆贺,而黄权却没有喜悦之情。曹丕欲吓唬黄权,黄权的部下都很紧张,而黄权仍然十分镇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2)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