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昱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

魏国既建,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文帝践阼,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方欲以为公,会,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三国志•程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B.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 /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C.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D.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名与字是有关系、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
B.太祖,魏武帝曹操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也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以及非皇族血脉但功勋卓著的大臣身故亦可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后来,袁绍跟公孙瓒发生矛盾,公孙瓒派遣使者,请刘岱断绝与袁绍的关系。别驾王彧向刘岱推荐了同在刺史幕府为官的程昱,刘岱最终采纳了程昱的建议。
B.曹操征徐州,张邈等人背叛曹操拥迎吕布,地方郡县纷纷响应。程昱游说范城县令靳允,靳允感激涕零,杀掉氾嶷。程昱和荀彧等人据城坚守,保住了鄄城、范、东阿三座城池。
C.曹操和袁绍战于官渡,程昱率领七百士兵守卫鄄城。曹操派遣二千援兵,但是程昱坚决不肯。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袁绍没有攻击鄄城。战后,曹操对贾诩称赞程昱的胆量不同常人。
D.程昱性情刚直暴躁,与人多有抵触。魏国建立以后,程昱于中尉邢贞在道路上相遇时不让路,被朝廷免官。后来,魏文帝曹丕登上帝位,复任卫尉,封为安乡侯。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2)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3 11: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甚亲近焉。明帝即位,进封牟乡侯。褚薨,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许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B.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C.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D.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粗壮。
B.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文中指的是曹操。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等死后朝廷赐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褚智勇双全。 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进,他还假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后来因征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C.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徐他等人,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D.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太祖去世时,许褚哭泣吐血,以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2)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推诚不饰。
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后主立太子,以周为仆,转家令。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上疏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是故于时更始、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臣群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因疾不进。六年,至冬卒。
(摘编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
B.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
C.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
D.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指《诗》《书》《礼》《易》《御》《春秋》六部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儒家经典。
B.“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圣旨”是封建社会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C.“疏”是古代用来分条说明的一种文体。“上疏”是指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书。
D.“封侯”是指封拜侯爵,如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封阳城亭侯”即被封拜为阳城亭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谯周行事迅速。谯周在家中听到诸葛亮在魏国境内逝世的消息后,立马前往奔丧,等到禁止奔丧的诏书下达,他已抵达诸葛亮身边。
B.谯周善于进谏。后主刘禅常常外出游玩,增加供奉音乐的人数,谯周以王莽败亡之后贤才智士选择归附之人的史实,上疏进行劝谏。
C.谯周一身傲骨。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如果后主投奔吴国,君臣都要在吴王面前称臣,有失蜀国的尊严。
D.谯周见解明智。魏国大将邓艾率兵长驱入蜀,在君臣无计可出之际,他力拒投吴和入南的动议,力主投魏,终使蜀国君臣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
⑵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谯周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推诚不饰。
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后主立太子,以周为仆,转家令。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上疏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是故于时更始、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臣群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因疾不进。六年,至冬卒。
(摘编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
B.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
C.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
D.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可见,名是幼时起的,男子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要取字。
B.“六经”指《诗》《书》《礼》《易》《御》《春秋》六部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儒家经典。
C.“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圣旨”是封建社会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D.“封侯”是指封拜侯爵,如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封阳城亭侯”即被封拜为阳城亭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周行事迅速。谯周在家中听到诸葛亮在魏国境内逝世的消息后,立马前往奔丧,等到禁止奔丧的诏书下达,他已抵达诸葛亮身边。
B.谯周善于进谏。后主刘禅常常外出游玩,增加供奉音乐的人数,谯周以王莽败亡之后贤才智士选择归附之人的史实,上疏进行劝谏。
C.谯周一身傲骨。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如果后主投奔吴国,君臣都要在吴王面前称臣,有失蜀国的尊严,国亦要有傲骨。
D.谯周见解明智。魏国大将邓艾率兵长驱入蜀,在君臣无计可出之际,他力拒投吴和入南的动议,力主投魏,终使蜀国君臣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
⑵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因疾不进。六年,至冬卒。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狱。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芝不其书(____) (2)若不掠(____)
(3)不可以狱(____) (4)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狱(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隆易从之义    思试之斗觇之
B.太祖从议 尔无忘乃父之志
C.芝教与群下曰  秦则无礼,何施之
D.芝妻伯父董昭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多所B.辄敕洛阳狱
C.赢粮而D.赐爵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 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司马芝的品性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是/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B.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C.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D.初登所生底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
B.“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 他们生前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 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
D.“黄龙元年”,是以东吴君主孙权的年号纪年的。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 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B.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册立为太子,追谥宜太子。
C.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法,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
D.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养母为皇后。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