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及长,辩瞻,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焉之志。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尝在载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扁,各为五字。姥初有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有焉之志    终:终老
B.可乐也 信:实在
C.况修短随 化:变化
D.姥初有色 愠:恼怒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女妻之   而乃手共搏之
B.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因击沛公
C.亦犹今视昔 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D.羲之笑不答 今行无信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赠金紫光禄大夫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幼年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长大后文章、书法极佳,为人耿直、率性,深为当时人们敬重。
B.王羲之是虽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曾作兰亭集序》一文。
C.《兰亭集序》前半部分记叙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部分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D.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即享大名,尤其楷书影响很大,曾为一老妇题扇,人人都抢着买。对其书法推崇备至。
【小题5】请把下列课文中划线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秦之武退秦师》)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8 09:4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大龙湫记
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以岁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盖其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濛濛,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灵岩寺。水自石城诸溪涧来,会于霞障之右,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悬流,变态稍不及大龙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许,形如立剑,望之光明莹洁而摇动,亦奇观也。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循锦溪而行循:沿着 B. 不可胜数胜:超过
C. 相去数十步去:距离 D. 形状顿异顿:立刻
【小题2】(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属于描写大龙湫瀑布的形态的一组是:
①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    ②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
③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  ④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
⑤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千尺 ⑥乘云御风,恍惚仙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根据游踪先后介绍了燕尾泉、锦溪、剪刀峰、一帆峰和天柱峰。
B. 作者认为大龙溪是天下第一奇观,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瀑布形态丰富多变。
C. 文章除了下面描写,还运用铺垫、衬托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大龙湫变幻多姿的形态。
D. 文章先叙述描写,后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远离尘世的人生追求。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以岁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
(2)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也。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在周,起家中外府记室、内史上士。开皇初,迁授散骑常侍、秘书监。弘以典籍遗逸,上表请开献书之路。上纳之,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匹。一二年间,篇籍稍备。进爵奇章郡公,邑千五百户。三年,拜礼部尚书。奉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行于当世。六年,除太常卿。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唯见弘未尝不改容自肃。素将击突厥,诣太常与弘言别。弘送素至中门而止,素谓弘曰:“大将出征,故来叙别,何相送之近也?”弘遂而退。素笑曰:“奇章公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及献皇后崩,王公已不下能定其仪注。杨素谓弘曰:“公旧学时贤所仰。今日之事,决在于公。”弘了不辞让,斯须之间,仪注悉备,皆有故实。弘在吏部,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所有进用,并多称职。隋之选举,于斯为最。炀帝之在东宫也,数有诗书遗弘,弘亦有答。及嗣位之后,尝赐弘诗。其同被赐诗者,至于文词赞扬,无如弘美。从拜恒岳,还下太行,炀帝尝引入内帐,对皇后赐以同席饮食。六年,从幸江都,卒,时年六十六。帝伤惜之,赠甚厚。归葬安定,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曰宪。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性宽厚,讷于言而敏于行,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驾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矣。”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节选自《隋书·牛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B.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C.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D.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及长/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里仁”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突厥”是指公元6—8世纪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建立突厥汗国的突厥族,突厥人以狼为图腾,后来分为东西两支,隋朝常受东突厥侵扰。
C.揖,古代的拱手礼,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论语》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
D.开府仪同三司,官名,文散官的最高官阶,得授仪同三司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的待遇,“赠开府仪同三司”是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弘痴心文献,规整礼仪。在做秘书监时,因文献典籍散失,他上表请求开民间献书之路,文献稍稍齐备,他又修撰《五礼》。
B.牛弘不攀权贵,善于选才。他送别杨素大将时,到中门而止;他在吏部选举人才时,先看德行后看文才,所进用的人,大多称职。
C.牛弘备受皇恩,荣耀至极。他深受皇帝青睐眷顾,隋炀帝即位后,几次赠送诗书,后来炀帝曾把他引到内帐,赐他与皇后一起同桌饮食。
D.牛弘笃志于学,宽厚待人。他虽然职务繁杂,但仍手不释卷,弟弟醉酒射杀驾牛,无所怪问,只说做肉干,脸色不变,仍旧读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了不辞让,斯须之间,仪注悉备,皆有故实。
(2)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足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贾谊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慰问、吊唁
B.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指责
C.宫妇左右莫不王     偏爱
D.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第二次又拜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孙叔敖楚令尹 公输般楚为云梯之械
B.楚王不知臣不肖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君谨守此三 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足治楚矣  皆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B.甲文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C.从乙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D.甲、乙文的主旨都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吏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左都御吏,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三十。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小题3】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对他劝降,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同类题5

阅读语段,回答下面小题。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初谏官(____________)
(2)帝盛怒(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与“面折廷争”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曰“殿上虎”
B.倘居其官,须目张胆
C.驼种树
D.日将暮,取儿
【小题3】文中体现刘安世忠诚正直的内容是: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
D.“明目张胆”一词现在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而在文中是指刘安世有胆识、敢作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