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 槁:枯 |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
C.又从而庸之 庸:归功 |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
A.而寒于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又从而怨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
C.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
B.月出于东山之上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蚓无爪牙之利 |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