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才疏学浅”。
C.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如“卑职知罪”。
D.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1 09:49: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当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所以“秩”,可以指官员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员的品级。
B.三径就荒中的“三径”引用典故,指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C.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别地面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如“星分翼轸”就是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的区域。《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一句中的“参”“历”也是天上的星宿。
D.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其作用与柳永《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中的“高牙”相似。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同类题3
下列关于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孤”是指年幼丧父。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同类题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沐日,用于休息和洗头的假日,是始于汉朝的五日一休沐的休假制度。
B.元年,在位之君或即位新君改换年号称建元。用新年号的第一年称元年。
C.耆老,六十岁为耆,七十岁为老。古代专指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
D.诣阙,指前往朝廷,又可指赴京都。阙,是宫门两侧的楼台,借指宫廷。
同类题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全称大元或蒙元,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将相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C.召对,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D.太祖,先祖称谓,后来一般指开国帝王或王朝始封之君的庙号。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