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天汉元年,武帝造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单于壮其节,朝夕造人候问武。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武终不可胁,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施尽落。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降武,武曰:“自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得归。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式著节老臣甚优宠之武年老,子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前语发,以语武 状:情况。B.虞常果张胜   引:牵攀,招供。
C.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商讨。D.自已死久矣   分:料想,断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这里的“假”与“署”“权”都有“临时代理”“暂时代理”的意思。
B.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刘弗陵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等地位很高的人褒扬性的称号。
C.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条前需先养于牢,故称牺牲为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D.秩,“秩”字从禾,从失。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义是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B.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C.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D.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义不受辱,个性坚强。苏武听到张胜的报告后,不愿意等到被匈奴侮辱后才死,而更加对不起国家,想自杀;面对卫律的审讯,他认为自己屈节辱命,而引刀自刺。
B.苏武忠贞不二,气节崇高。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并招降他,苏武始终没有同意;面对李陵的劝降,他以结束欢聚,死在李陵面前表明自己的心迹。
C.苏武坚韧不拔,意志顽强。苏武在匈奴十九年,艰苦备尝:被幽闭大容期间,他啮雪吞旗;迁至北海无人处,被断绝粮食供应,他掘野鼠采草籽而食,但始终杖汉节牧羊。
D.苏武历任三朝,备受恩宠。苏武在始元六年的春天回到京城,武帝接见他并给了他很多赏赐;昭帝任命他担任典属国一职,并赐予他钱、公田和宅子;宣帝也很优待宠爱他。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2)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3 09:1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繇是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游侠传》)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宣帝时与有故    微:低贱,卑下
B.相随博弈,负进  数:屡次
C.其方饮  值:遇到
D.奈何以小文之    责:责备
【小题2】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 (  )
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 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③西曹以故事适之 ④取客车辖投井中 ⑤满百乃相闻 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
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帝推荐他。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迁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辱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B.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C.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D.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就是汉代有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隐士就是古代那些居于乡野山林的人,有的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有的是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有的是入仕后辞官归隐山林。
B.卜筮,古代人民卜筮是为了求吉利,卜一次得不到吉兆,可以再卜几次。但通常情况下卜三次还不是吉兆的话,要进行的事情就暂时中止,待择吉日再卜,这就叫“卜筮不过三”。
C.蓍龟,指的是蓍草和龟甲,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难能可贵,能预知吉凶;而龟乃长寿之物,古人认为其能通神,所以把它们作为卜筮的理想工具。
D.益州牧,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一样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君平博览群书,他还根据老子和庄子的理论写下十几万字的著作。
B.元舅大将军王凤用厚礼聘子真,想要子真辅佐他,郑子真却不愿屈服于他人;杜陵李强也用厚礼聘君平,希望君平辅佐他,严君平也不愿屈服,无声地拒绝了李强。
C.杨雄很了解严君平的性格,多次对朝廷官吏称赞严君平的品行,还写书称赞他不做苟合之事,不操苟且之业,长久幽居却不改变节操,堪称国家的宝贝。
D.郑子真、严君平与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同样都是隐士,但后四人在太子恳请下出来辅佐太子,协助政事,而郑子真与严君平不肯当官也不肯出来协助政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2)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厉俗,近古之逸民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
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而许之。诏陵:“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④休士,因骑置以闻。”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
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受降城: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的一座城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使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   将:将士
B.上而许之 壮:认为……强盛
C.徘徊观虏,即所见   亡:通“无”,没有
D.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   妻子:妻子女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B.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C.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D.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李陵年青时曾得到皇帝赏识,接受重任,深入匈奴二千余里。皇帝下诏李陵到龙勒水后,立即查看敌情,如果没有发现敌情,就到受降城休整士兵,并置马把情况报告朝廷。
B.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当汉武帝要给他增派军队时,他却提出只要率领五千步兵出征,想以少胜多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被迫投降,他的部下逃回塞内的仅有四百多人。
D.李陵和卫律都投降了匈奴,分别被封为右校王、丁灵王,成了掌权的贵族。卫律深受单于的宠爱,侍奉单于左右。李陵住在外面,遇到大事才召入计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②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
③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间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卷五十九》,有删改)

注: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太后、皇后和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但坚持推辞并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童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