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友闻,字允叔,同庆栗亭人。少有大志,与仲弟友谅不远千里寻师取友。登宝庆二年进士。授绵竹尉。城已被围,友闻单骑夜入,与守臣张维纠民厉战。兵退,制置使制大旗,书“满身胆”以旌之。已而兵复至,友闻罄家财招集忠义,得健士五千人,身冒矢石,为士卒先。北兵破沔州,友闻遣摧锋军统制王资速趋鸡冠隘,亲帅帐兵突出阵前,左右驰射。兵退,友闻谓忠义总管陈庚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果以步骑万余攻隘。明年,友闻引兵扼仙人关。谍闻北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蓄军五十余万大至,友闻语曹万日:“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制置使赵彦呐檄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彦呐不以为然,一日持小红牌来速者七。友闻议为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内外夹击不可。乃遣万、友谅引兵上鸡冠隘,多张旗帜,示敌坚守。友闻选精锐万人夜渡江,密往流溪设伏。约日:“ 敌至,内以鸣鼓举火为应,外呼杀声。”北兵果至,万出逆战,敌将八都鲁拥万余众,矢石如雨。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友闻斥日:“敌知我伏兵在此,缓必失机。”遂拥兵齐进。友闻入龙尾头,万闻之,五鼓出隘口,与友闻会。内外两军皆殊死战,血流二十里。黎明,大兵益增,乃以铁骑四面围绕,友闻叹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血战愈厉,与弟万俱死。事闻,特赠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谥日毅节,官其二子承务郎。

(节选自《宋史·曹友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B.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C.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D.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弟"即二弟,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仲”也指时序、位次居中的,如仲秋。
B.“西夏”是古代党项族在甘肃、宁夏等地区建立的王朝,“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王朝。
C."五鼓”是我国古代-种夜晚计时制度,也称五更,指从“日入”到“平旦”这一段时间。文中指第五鼓。
D.“特赠”即特别追赠。“赠”指古代皇帝追封已故者以官爵,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友闻身先士卒,遇险毁家纾难。城池被围时,他单骑夜入,和张维招集百姓作战;敌兵复至时,他把家财全都拿出来,招集忠义之士。
B.曹友闻富有主见,作战骁勇无畏。在北兵破沔州时,他率兵冲到阵前,左右奔驰射击;他认为保卫蜀口以寡敌众难以取胜,应出奇制胜。
C.曹友闻料敌如神,御敌善用谋略。他料定敌军一定会攻打鸡冠隘,守在此地紧急求援;他选择精锐士兵,秘密前往流溪布设埋伏,北兵果至。
D.曹友闻舍生取义,死后受到褒奖。他进入龙尾头,其弟曹万从隘口出发与其会合,二人奋勇御敌,最终英勇牺牲,其壮举受到朝廷褒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闻语曹万曰:“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
(2)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4 08:4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莆田人。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虑数百人。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尝曰:“道之全体,全乎太虚。《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

茶寇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会有诏徙光朝转运副使,光朝谓城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连败之,贼惊惧宵遁。帝闻之喜曰:“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大子左谕德。

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不数日,除中书舍人。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光朝愕曰:“是轻台谏、羞科目也。”立封还词头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选自《宋史·林光朝传》,有删改)

注①茶寇:宋时贩茶的商人为抵抗政府的过度盘剥、压榨而组成的武装。②封还词头:驳回皇帝不恰当的诏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B.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C.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D.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唐代时称军镇,至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B.执政,原指掌管国家政事,宋代是参知政事、枢密使等高级官员的通称。
C.出,出仕,即成为仕宦,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或他人举荐就可以成为仕宦。
D.出身,科举考试考中者的身份资格,赐出身指赐给未考中者以相应的身份资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光朝学问精深,教授学生众多。他与陆子正交游,专心研究圣贤之学;他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学说,他得四方学者慕名前来求教。
B.林光朝出仕很晚,仕途一直不顺。他五十岁才中进士,先后因议论皇帝恩宠的臣子龙大渊、曾觌和张说等人的罪行而被朝廷降职。
C.林光朝平定寇乱,立下显赫军功。茶寇迫近岭南时,林光朝一边率兵抵御,一边传书其他将领,督促他们拦击贼兵,最终使贼兵败退。
D.林光朝为官正直,敢于驳回诏命。皇帝准备重用吏部郎谢廓然,林光朝认为这是对台谏的轻视,会让科举蒙羞,于是驳回了诏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2)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重进,其先沧州人。周太祖之甥,福庆长公主之子也。晋天福中,仕为殿直。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世宗嗣位,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亲征淮南,命重进将兵先赴正阳。俄闻李谷攻寿春不克,退保正阳,促重进兵助之。吴人以谷退为惧,乃发兵三万余,旌旗辎重亘数百里;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宣祖领前军与重进、韩令坤合势击之,一鼓而败,斩首万余级,追奔二十余里,杀大将刘彦贞,擒裨将盛师朗数十人。世宗大悦,诏书褒谕,即以重进代谷为行营招讨使。
张永德屯下蔡,与重进不协。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二将俱握重兵,人情益忧恐。重进遂自寿阳单骑直诣永德帐中,命酒饮,亲酌谓永德曰:“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永德意解,二军皆安。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诏重进夹淮城正阳、下蔡,既成,上其图。俄又败淮兵二千余于塌山北。时围寿经年未下,吴遣将许文緽、边镐舟师数万,溯淮来援。文緽维舟淮南,据紫金山,山距寿数里,设十余砦,连亘相望,与城中烽火相应;又南筑夹道,将抵寿为馈路。重进伺其城北展砦,出兵击之,败五千余众,夺二砦,获器甲甚众。世宗幸寿,宴从官,召重进赐戎服、玉带、金银器、缯彩、鞍勒马。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三,有删节)
注①辎重:装载于车运输的军用物资。②砦:同“寨”。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B.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C.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D.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继承君王之位。文中的“嗣位”是指后周世宗继承后周太祖的皇位。
B.马步,古代军队中的骑兵和步兵,即在陆地作战的军队。舟师,古代军队中的水军。
C.裨将,又称牙将、偏将,古代军队中的副将,在该将职位之上的是主将,又称元帅。
D.烽火,古代战争中,用火作为主要武器来进攻对方,以期取得战争胜利的一种手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重进作战英勇立下战功。在正阳之战中,面对大兵压境的吴军,李重进挺身而出,率领部下一举把吴军打得大败,斩杀一万多人。
B.李重进积极化解内部矛盾。面对张永德的攻击与陷害,他只身到张永德的军中诚意相劝,终使张永德释去敌视之意,两军协和安好。
C.李重进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在围攻淮城正阳、下蔡中,面对吴军庞大而复杂的阵势,他抓住吴军扩营寨之机,发兵攻打,缴获甚多。
D.李重进因功受到提拔奖励。李重进立了战功,周世宗任命他代替李谷担任行营招讨使。后赏赐给战衣、玉带、金银器、绸缎、鞍马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
②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翰,沧州临津人。世习医业,初摄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初,诣献《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世宗之,命为翰林医官,其书付史馆,再加卫尉寺主簿。

太祖北征,命翰从行。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鸿胪寺丞。时太祖求治,事皆核实,故方技之士必精练。乾德初,令太常寺考较翰林医官艺术,以翰为优,绌其业不精者二十六人。自后,又诏诸州访医术优长者其名,仍量赐装钱,所在厨传给食,遣诣阙。开宝五年,太宗在藩邸有疾,命翰与马志视之。及愈,转尚药奉御,赐银器、缗钱、鞍勒马。

尝被诏详定《唐本草》,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素、吴复珪圭、王光祐、陈昭遇同议,凡《神农本经》三百六十种,《名医录》一百八十二种,唐本先附一百一十四种,有名无用一百九十四种,翰等又参定新附一百三十三种。

乃命尽考传误,刊为定本。类例非允,从而革焉。至如笔头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头骨之下。仍采陈藏器《拾遗》、李含光《音义》,或穷源于别本,或传效于医家,参而较之,辨其臧否。至如突屈白,旧说灰类,今是木根。去非取是,特立新条。自余刊正,不可悉数。

下采众议,定为印板。乃以白字为神农所说,墨字为名医所传,唐附今附,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义既判定,理亦详明。今以新旧药合九百八十三种,并目录二十一卷,广颁天下,传而行。

翰后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四年,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检校户部郎中。雍熙二年,滑州刘遇疾,诏翰驰往视之。翰还,言遇必瘳,既而即死,坐责授和州团练副使。端拱初,起为尚药奉御。淳化元年,复为医官使。卒,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之,命为翰林医官 嘉奖
B.又诏诸州访医术优长者其名   登记
C.参而较之,辨其臧否    善恶
D.下采众议,定为印板    印刷版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所建的两个对称的建筑物。两阙之间为一通道,是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后来演变成为帝王宫殿的代名词
B.方技之士,即方士或术士。《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包含了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方术。古代从事医术的人不少就是方士
C.《唐本草》,唐代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我国历代主要本草书籍如宋《开宝本草》、明《本草纲目》等,都贯穿着它的内容。
D.神农,即黄帝。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文化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一。他亲尝百草,用草药为百姓治病:他教民稼穑,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翰祖传中医,世习医道。他曾做过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初年,刘翰为济世救人,将祖传的中医书籍献给宫廷,以惠天下。
B.刘翰医术高明,备受信任。宋太祖北征时,命刘翰随军同行。太宗赵光义曾命刘翰前去王府为自己医治,经过刘翰的百般调治,病愈,刘翰亦得太宗的褒奖。
C.刘翰专业扎实,严谨求实。奉皇帝之命,带领医官详细修定《唐本草》,新增加三百多种草药,体例严谨,黑白字分明,一目了然。后勘印颁布天下,广为流传。
D.刘翰文献有功,身居数职。修定《唐本草》后,刘翰被加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四年,被任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官为检校户部郎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德初,令太常寺考较翰林医官艺术,以翰为优,绌其业不精者二十六人。
(2)翰还,言遇必瘳,既而即死,坐责授和州团练副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察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庞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激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案者配,强案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案,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桌。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程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旦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又可泛指税金。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小题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为文之地 文:掩饰
B.一月飞虎营棚成 期:约定
C.其自减 直:直接
D.善长短句 雅:一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小题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辛弃疾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B.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C.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D.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怒斥后,张弓要射死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