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迁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辱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B.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C.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D.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就是汉代有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隐士就是古代那些居于乡野山林的人,有的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有的是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有的是入仕后辞官归隐山林。
B.卜筮,古代人民卜筮是为了求吉利,卜一次得不到吉兆,可以再卜几次。但通常情况下卜三次还不是吉兆的话,要进行的事情就暂时中止,待择吉日再卜,这就叫“卜筮不过三”。
C.蓍龟,指的是蓍草和龟甲,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难能可贵,能预知吉凶;而龟乃长寿之物,古人认为其能通神,所以把它们作为卜筮的理想工具。
D.益州牧,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一样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君平博览群书,他还根据老子和庄子的理论写下十几万字的著作。
B.元舅大将军王凤用厚礼聘子真,想要子真辅佐他,郑子真却不愿屈服于他人;杜陵李强也用厚礼聘君平,希望君平辅佐他,严君平也不愿屈服,无声地拒绝了李强。
C.杨雄很了解严君平的性格,多次对朝廷官吏称赞严君平的品行,还写书称赞他不做苟合之事,不操苟且之业,长久幽居却不改变节操,堪称国家的宝贝。
D.郑子真、严君平与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同样都是隐士,但后四人在太子恳请下出来辅佐太子,协助政事,而郑子真与严君平不肯当官也不肯出来协助政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2)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厉俗,近古之逸民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2 07: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莽传

节选一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nǜ)。

莽兄永为诸曹,蚤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诸生纵观,长老叹息。光年小于莽子宇,莽使同日内妇,宾客满堂。须臾,一人言太夫人苦某痛,当饮某药,比客罢者数起。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

节选二

于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歆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色厉言方,欲有所为,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节选三

于是莽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策。策曰:“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群僚众位而公宰之功德茂著宗庙以安盖白雉之瑞周成象焉。故赐嘉号曰安汉公,辅翼于帝,期于致平,毋违朕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诸父  事:侍奉
B.处之不惭恧 惭恧:惭愧
C.孙建为爪牙 爪牙:帮凶
D.见风采  微:略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凤死,以托太后及帝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比客罢者数起
固推让
C.久,叔父成都侯商上书
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
D.莽色厉言方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
他分出车马和轻暖的衣物,施舍救济宾客,以致家里没有多余的衣物
B.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
所以身居要职的人更加推荐他,游历四方的人为此到处谈论,他的名声传遍朝野
C.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
王莽在休假时,驾起车马,带着羊和酒,去慰劳侄子子光的老师,连他的同学也一并馈赠
D.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对上用来迷惑太后,对下用来向广大平民百姓显示诚信
【小题4】根据节选一第一段的内容,用四个四字词语概括王莽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题5】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引用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色取仁而行违”一句来评价王莽,意思是说王莽是表里不一、骗取名望之人。对这一评价,你是否赞同?请从选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小题6】用斜线(/)给文言文划曲线部分断句
策曰:“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群僚众位而公宰之功德茂著宗庙以安盖白雉之瑞周成象焉。故赐嘉号曰安汉公,辅翼于帝,期于致平,毋违朕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草。
B.“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靳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靳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4《苏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B.汉节:汉朝使者所持信物(即凭证),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
C.大不敬:不敬天子的罪名,对皇帝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以极刑的。
D.春秋:指皇帝统治国家的时间。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被单于囚禁,并且不给他吃喝,但苏武坚决不屈服。
B.苏武在匈奴经历了许多磨难,先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后又被於靳王盗去了他的牛羊。
C.单于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李陵告诉苏武家人的不幸遭遇,目的是动摇苏武的忠心。
D.苏武前后拒绝了卫律和李陵的劝降,体现了苏武的民族气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为太尉。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曰武侯。
(选自《汉书·卷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古代指升官。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擢、拜、除、署等。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C.薨,指诸侯死。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郡,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入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臧荼、韩王信等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木讷刚强,质朴敦厚。汉高祖据此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D.周勃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2)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