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懋,寿州人。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累进右都督,封宁阳伯,禄千石。永乐六年三月,佩征西将军印,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秋,故元丞相昝卜及平章、司徒、国公、知院十余人,皆帅众相继来降。已而平章都连等叛去,懋追擒之黑山,尽收所部人口畜牧。进侯,益禄二百石。十一年巡宁夏边。寻命将山西、陕西二都司及巩昌、平凉诸卫兵,驻宣府。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 还京,赐龙衣玉带,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三年奏徙灵州城。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十三年,福建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贼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赠浚国公,谥武靖。

(节选自《明史·陈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还 / 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 / 懋伏隘 / 以待敌来蹑 / 伏起纵击 / 敌死过半 /
B.师还 / 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 / 懋伏隘以待 / 敌来蹑 / 伏起纵击敌 / 死过半 /
C.师还 / 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 / 懋伏隘以待 / 敌来蹑 / 伏起纵击 / 敌死过半 /
D.师还 / 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 / 懋伏隘 / 以待敌来蹑 / 伏起纵击敌 / 死过半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册封是皇帝把勋封爵号授给宗族、后妃的仪式,陈懋北征有功,女儿被册封为丽妃。
B.宣德是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年号,宣宗是他的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的名号。
C.北狩的本义是到北方狩猎,借指向北进军,文中是英宗北征被俘的委婉说法。
D.宗人府是明清时期管理宫廷内务的机构,其长官为宗人令,常由亲王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懋镇守宁夏,善待降卒。他以征西将军的身份镇守宁夏,善于抚恤投降的士兵,吸引北元残部纷纷归降。
B.陈懋骁勇善战,威震漠北。他多次随皇帝北征,在屈烈河破敌,伏击逃亡的敌军残部,解除边疆围困,威名震慑大漠以北。
C.陈懋忠于朝廷,深得倚重。明成祖北征途中病逝,京城守备空虚,他奉命与阳武侯薛禄率兵保卫京师,掌管前军都督府。
D.陈懋出讨民变,善用兵法。他率军讨伐邓茂七,采纳分兵扼守入海口的建议,招抚或追捕贼寇,最终平定叛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
(2)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24 11:1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引众降,以元帅守沔阳。与元将哈麻秃战湖中,飞矢中右目,遂眇。久之,玉珍帅斗船五十艘掠粮川、峡间,将引还。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欲杀之而并其军,不克。汉走出峡,遇玉珍为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玉珍意未决,部将戴寿曰:“机不可失也。可分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不济则掠财物而还。”玉珍从其策,袭重庆,走完者都,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已而完者都自果州来,会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谋复重庆,屯嘉定之大佛寺,玉珍遣万胜御之。胜攻嘉定,半年不下。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俄城破,执资及完者都、朗革歹归于重庆,馆诸治平寺,欲使为己用。三人者执不可,乃斩于市,以礼葬之,蜀人谓之“三忠”。于是诸郡县相次来附。
二十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自立。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立寿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
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效周制,设六卿。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皆刘桢为之谋也。二十六年春,玉珍病革,召寿等谕曰:“西蜀险固,若协力同心,左右嗣子,则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所知也。”遂卒,年三十六。
(节选自《明史·明玉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
B.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
C.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
D.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右丞,丞相之一。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元及明初有中书右丞、中书左丞。元代以右为尊,右丞相为主相,左丞相为副相,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而明代则相反。
B.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比如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路”也是行政区划名,如“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进士科,始于隋炀帝,是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考取最难。
D.卒,“死”的说法。天子之死应称“崩”,看来作者并未将明玉珍视为皇帝,采用了平民之死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玉珍向来没有长远的谋略,但能辨明局势。当徐寿辉称帝招降他时,他带领众人投降,成为元帅镇守沔阳。病重弥留之际,他又召来戴寿等人,要求他们齐心协力据险而守,只要控制住嗣子,就可以保全。
B.明玉珍性情节俭,但也掠夺百姓,使用威逼手段。他率领军队在川、峡之间掠夺粮食,后又虏获了朗革歹和赵资的家人来威胁他们投降。
C.明玉珍为人忠义,鄙弃悖逆天道的行为。尽管他杀了完者都、赵资、朗革歹,但对他们面对威胁不就犯,不愿为其所用的忠义之举,表示佩服,礼葬他们。而陈友谅杀了徐寿辉,他则不再与之来往,并建庙祭祀徐寿辉。
D.明玉珍礼贤下士,善于接纳意见。他能使完者都逃跑,将哈麻秃献给徐寿辉,立功封赏,是因为听从了杨汉、戴寿的意见。自立为王后,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蜀地治理安好,也是接纳了刘桢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
(2)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刘元珍,字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憸人 ,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 ,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光宗即位 ,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缙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巡抚,元珍上疏言:“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杨镐、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奏保二人,欲坐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士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各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选自《明史 ·刘元珍传》,有删减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B.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C.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D.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古代常称呼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为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伯、仲、叔、季。
B.礼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称,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等事。
C.官帑,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指国库里的钱财,也可以用来指国库。
D.鳏寡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老而无子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元珍治军有方 ,仕途稍有波折。任南京职方后 ,他淘汰老弱军士,每年节省两万多两银钱;曾经被皇帝削除名籍,到光宗登位后才被起用为光禄少卿。
B.刘元珍正直敢言,不惧得罪权贵。大学士沈一贯秘密地进行活动,让被贬斥的人留任,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 ,指责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
C.刘元珍关注国事,心系国家安危。他在上书中说,看到钱梦皋呈上奏疏,总是将结党的罪名加在别人身上,以排挤走好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
D.刘元珍表彰节义,颇有操行道义。他在罢职回乡后,以讲学为事业,他表彰具有节操和道义的行为,抚恤鳏寡之人,他的操行和道义在当时被人看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承受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B.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C.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D.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指官员到任之后,微服视察所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情况。
B.“中国”原指西周时期的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后来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C.“上疏”是在朝官员用来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该文书的特点是分条说明。
D.“袭爵”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爵位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仁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D.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
(2)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之。守仁娠十四月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取材于《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性孝,士论之 多:赞美。
B.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 薄:攻打。
C.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逆:迎面。
D.守仁不赴,请归 省:探望。
【小题2】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守仁娠十四月生 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B.三十五日而贼平 四方之土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忠、泰轻守仁文士,强射 项王则受璧,置坐上
D.其为教,专致良知为主     皆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每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
C.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弃船上岸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
D.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
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很有才学,很受皇帝器重;弘治十二年,王守仁考取了进士。
B.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C.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小题5】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
A.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概,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于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淅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究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B.明朝时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名讳为庙讳。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犯罪案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②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