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节选自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4处)
于 为 诗 尤 纵 才 力 所 至 世 人 心 所 欲 出 不 能 达 者 悉 为 达 之 士 多仿 其 体。
【小题2】文中的《随园诗文集》的作者是______。本文作者姚鼐是清朝散文_______派的奠基人。
【小题3】根据上面的短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随园诗文集》得到珍视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3 08:47: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河有三渠:日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溉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若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调贵阳,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导之入汾。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日: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当严。不居史职,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词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节选自姚鼐《周梅圃君家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有三渠   并:通“旁”挨着
B.力争无少   逊:谦让
C.障山,导之入汾 潦:积水
D.身自誓不取纤毫 润:好处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溉民田 焉用亡郑陪邻
B.以泄淫水河   则移其民河东
C.而时海塘方急 不知几千里也
D.相知之家作家传 击破沛公军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B.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C.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D.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小题4】下列各句,全都能表现周克开耐勤苦的一组是(  )
①皆引河水入渠 ②又颇改其水道 ③君修复之
④因公累解职 ⑤修复风峪山堤堰   ⑥请移使治海塘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克开考中举人后,先被派到甘肃陇西做知县,后来调任宁朔,主持整修了黄河边的汉来渠、唐延渠和大清渠,减轻了百姓的旱涝之苦。
B.周克开在宁夏任职期间,在治水等方面成绩显著,深受广大民众爱戴和感激。在山西、浙江官任上,他同样在水利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C.周克开为人刚强正直,办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对执法不当、压榨百姓的行为敢于据法力争、直言相谏,对自己的上司宫兆麟也不留情面。
D.周克开发誓不谋私利,曾奉劝浙江巡抚王亶望廉洁奉公,却招来忌恨,最终被借口调离,积劳成疾,以身殉职。王亶望后因贪财身败名裂。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2)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3)抚臣姑应日:“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氏藏书楼记

清姚鼐

①士大夫好古能聚书籍者多□,而传守至久远者盖少。惟鄞范氏天一阁书,自明至今,最多历年岁。国家修四库书,取资范氏,以助中秘之藏,海内称盛焉。余家近合肥,闻合肥龚芝麓尚书所藏书亦至今未失,其家专以一楼庋之,命一子弟贤者专司其事,借读入出,必有簿籍,故其存也获久。闻范氏之家法,盖亦略与同焉。夫一人之心,视其子孙皆一也,而子孙辄好分异,以书籍与田宅奴仆资生之具同析之,至有恐其不均,剪割书画古迹者,闻之使人悲恨。然则藏书非必不可久,抑其子孙之贤不异也

②新城陈凝斋先生,尝购书万卷。其后诸子为专作楼,以贮手泽;楼旁即为子孙读书之舍。今其仲子约堂太守,又虑岁久而后人或有变也,乃摹凝斋先生之像于石,而奉之于楼下,使后人一至其楼前,而怆然思,惕然悚,愈久而不敢不敬守也。以余少获奉见凝斋先生,乃以拓本寄余,且命为楼记。余于先生后裔又识数人,皆贤隽也,而约堂用意又是如是之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惜抱轩文集》卷十四)

注①庋:收藏。②析:分解,分割。③抑:表转折,意思是“仅在于”。不异:团结一致。④手泽:原指先人手汗,后借指先人遗物,这里指先人留下的图书。⑤怆然:悲伤的样子。惕然:敬畏的样子。悚:恐惧。⑥如是之至:如此周到。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B.矣C.哉D.焉
【小题2】对第①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范钦的天一藏书楼和合肥龚芝麓专以一楼藏书为例,说明历代藏书之不易。
B.“夫一人之心,视其子孙皆一也”是说藏书家把自己的念头强加到子孙身上。
C.子孙繁衍分家析产,出现“恐其不均,剪割书画古迹”的事,此乃藏书大忌。
D.家族藏书能否持久主要看子孙后代是否贤能,在藏书事业上是不是团结一心。
【小题3】对第②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凝斋藏书万卷,其子盖楼贮之,子孙读书在旁,诗书传家,令人称羡。
B.陈约堂在藏书楼旁立了父亲的石像,意在告诫后世子孙要坚定藏书事业。
C.作者与陈氏世代有交往,现在受陈凝斋之约,为其藏书楼写下了这篇记。
D.本段写建楼、立石像始末,以及与陈氏家族的交情,叙事抒情浑然一体。
【小题4】原文末尾的横线上有四个句子,它们合理的排序是(  )。
①必有屈指及新城陈氏者矣   ②数海内藏书家   ③吾安得不乐而为之记也  
④然则百年之后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
【小题5】珍惜文化典籍是优良传统,仅凭家族之力的藏书尤其可贵;但祖上之心未必是子孙之心,如何让藏书盛业传承下去?在本文基础上,结合你的见闻和思考,请提出一条建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

姚鼐

公讳步赢,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款,公曾祖沛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赏,生四子,而公为季。公长益赏,精厉为学,阔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第一,选庶吉士。

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阅,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陈州舟知府,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那,人心皆耸。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逃戚,西往晴远,独留公扼现上为守御。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即找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姐皆给。逾月,贼平,公虽身术履战陈,而功足以埒。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弄民胁众为,公造至所部,领布上思,督史,防捕盗賊,全护疲困,白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元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把,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长益贫,精为学 厉:激励
B.再擢至甘肃按察使,狱平   谳:判决
C.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贼  逸:逃跑
D.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     究:研究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称他人,生前叫名,死后叫讳,文中步瀛名前加讳,表对已逝尊长的尊敬。
B.陈步瀛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致力于文学,由于乐善好施,家财全部被他散尽。
C.乾隆五十年,江淮饥荒民乱,陈步瀛奔走操劳数月,终得安宁,自己却积劳成疾。
D.恩科,是正常科举外逢皇帝即位或朝廷庆典而特设的考试,陈步是恩科会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小题4】请概括陈步赢“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相当)”的具体原因。

同类题4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复鲁絮非书(节选)

(清)姚鼐

①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   )。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鸪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②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注①绌(chù):通“黜”,退。②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③廉肉:《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孔颖达疏云:“廉,谓廉棱,肉,谓肥满。”比喻风格峻峭硬瘦和丰满润泽。④雅驯:典雅,顺畅。古人多称文辞善于修饰为“雅驯”。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哉B.矣C.也D.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文章是天地的精华,是由阴阳刚柔生发而来的。
B.作者认为只有圣人的话才能使阴阳刚柔之气会合而不偏颇。
C.作者认为四书五经中也偶尔有刚柔可以相分的情况。
D.作者极力赞颂具有阳刚之美的文章,而认为阴柔的文章不免让人感到悲哀。
【小题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能够将道理说明白,布局结构有法度,语言典雅的文章并不太多,但这还不是最好的文章。
B.从古到今能够将道理说明白,布局结构有法度,语言典雅的文章已经是最好的文章了。
C.人们学习写文章,重要的是要将道理说明白,布局结构有法度,语言要典雅,这才是最好的文章。
D.人们学习写文章,首先要将道理说明白,然后再考虑结构和语言,才能写出好文章。
【小题4】对第①段画线句加以赏析
A.
【小题5】第②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