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调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湖广,明朝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辖湖北、湖南和广东、广西;清朝设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七月壬辰朔”是七月初一那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7 04:48: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陆树声,字与吉,松江华亭人。家世业农。树声少力田,暇即读书。举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三十一年,遭父丧,请急归。久之,起南京司业。未几,复请告去。起左谕德,掌南京翰林院。寻召还春坊,不赴。久之,起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严敕学规,著条教十二以励诸生。召为吏部右侍郎,引病不拜。隆庆中,再起故官,不就。神宗嗣位,即家拜礼部尚书。

初,树声屡辞朝命,中外高其风节;遇要职,必首举树声,唯恐其不至。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树声相对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一日,以公事诣政府。见席稍偏,熟视不就坐,居正趣为正席。其介介如此。北部要增岁币,兵部将许之,树声力争。

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树声知其意,连疏乞休。居正语其弟树德曰:“朝廷行相平泉矣。”平泉者,树生别号也。树声闻之曰:“一史官,去国二十年,岂复希揆席①耶?且虚拘何益。”其冬,请愈力,乃命乘传归。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树声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难进易退。通籍②六十余年,居官未及一纪③。与徐阶同里,高拱则同年生④。两人相继柄国,皆辞疾不出。为居正所推,卒不附也。已,给廪隶如制,加太子少保,再遣存问。子彦章,万历十七年进士。树声诫毋就馆选。树声年九十七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选自《明史·陆树声传》,有删改)

(注)①揆席:指宰相。  ②通籍:步入仕途。  ③一纪:十二年。④同年生:科举时代指同榜考中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B.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C.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D.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由各省举人参加。
B.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C.改元:君主或王朝改换年号,每一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D.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树声有才华,不向往官场。他出身农家,有空就读书,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他任官时几次请求回家,还多次推辞朝廷的任命。
B.陆树声受到赏识,傲视权臣。当初,朝廷遇到要职,一定首先考虑他;他看见座位不正,就对张居正视而不见,张居正只好替他摆正座位。
C.陆树声不受诱惑。陆树生被人排挤,就请求退休,张居正透露说朝廷要任命陆树声为宰相,陆树声却说,自己不求宰相之位。
D.陆树声淡泊超脱。他进入官场六十多年,做官却不满十二年;他和徐阶、高拱都可以扯上关系,但徐、高二人掌权时,他却托病不出来做官。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2)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 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小题2】下列文学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三传》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左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B.西汉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和《荆轲刺秦王》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铉,字宗器,长洲人。生弥月而孤。及长,割股疗母疾。母卒,衣毁,以孝闻。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宣德时,预修成祖、仁宗《实录》,迁兵部主事,仍供事内廷。正统中,再修《宣宗实录》,进侍讲。以学士曹鼐等荐,与修撰王振教习庶吉士。

景帝立,进侍讲学士,直经筵。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遗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铉言:“养才,国家急务。今仓廪尚盈,奈何靳此?”遂得复给。又令甄别六馆生,年老貌寝,学艺疏浅者,斥为民。铉言:“诸生荷教泽久,岂无片长?况离亲戚,弃坟墓,艰苦备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乞拣年貌衰而有学者,量授之官,”帝可其奏。寻以母丧归。服阙,赴都,陈询已为祭酒。帝重铉,命与询并任。天顺初,改少詹事,侍东宫讲读。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赐祭,赙赠有加。宪宗立,赠礼部侍郎,谥文恭。

铉性介特,言行不苟。教庶吉士及课国子生,规条严整,读书至老弥笃。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诚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瀚官终副使,能守父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B.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C.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D.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谴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宣宗实录》,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谥号命名的一部编年史,专记其统治时期的大事。
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所穿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服。
D.祭酒,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中央官职之一。主要任务为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铉以孝闻名。他曾割下大腿肉为母亲治病;母亲去世时,因为哀伤过度,健康受到损害。
B.刘铉爱惜人才。皇帝欲斥退部分六馆生为民,刘铉认为与朝廷育才本意不符,建议量才任官。
C.刘铉深受器重。他去世时,皇帝和太子都赐赠财物治丧,并追赠他礼部侍郎官衔,谥号文恭。
D.刘铉治学严谨。他喜好读书,至老弥笃;教导庶吉士和国子生时,制定了严整的规章制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
(2)濒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 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
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