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四年,武攻楚,虏楚王。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亲近蒙毅,位至上卿。

始皇欲游天下,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始皇至沙丘,赵高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

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胡亥不听。

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B.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C.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D.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秦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国君,曾发动了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
B.匈奴的最高首领是单于,而古代鲜卑、回纥、蒙古等族的最高统治者叫作可汗。
C.崩指我国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大官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D.卿是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因蒙毅官居上卿,故此处以“卿”来代指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恬家世显赫,官高位显。他的祖父从齐到秦去侍奉秦昭王,做了高级将领,为秦统一天下攻城略地,蒙恬后来亦身居显位。
B.蒙恬统兵有方,战功卓著。蒙恬自担任秦将以来,破楚攻齐。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一路向北驱逐戎狄,威震匈奴,备受尊宠。
C.蒙恬忠心事主,不辞劳苦。蒙恬修筑从临洮到辽东的长城、修建自九原到甘泉的直道、挖掘护城壕沟、填塞山谷,十分艰辛。
D.蒙恬坚守节义,不辱祖上。蒙恬身陷囹圄,自知必死无疑,但在足可反叛的情况下,却因知恩守义而作罢,最后吞药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2)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9 09:0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故弗从。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诱骑,皆惊,上山   陈:排列为阵
B.前未到匈奴陈二里   所:许,大约
C.而广不为后人   后人:落在别人后面
D.将军自念,岂尝有所乎   恨:怨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虏多且近,有急,奈何   ②谋单于,何以复加
B.①平旦,李广归其大军 ②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①大军不知广所,故弗从   ②久,单于使陵至海上
D.①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本人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迹,文帝评价说假如生在汉高祖时代李广可以封万户侯。
B.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于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上前线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从前线逃跑,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
C.李广射杀匈奴射雕者后,突然遭遇数千匈奴骑兵,敌对双方力量十分悬殊,李广命部下解鞍下马,并射杀了一个匈奴骑白马的将军。
D.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两人都侍奉孝文帝。孝武帝时李蔡封为乐安侯。然而李广却没有封侯,官职在九卿以下。星象家王朔认为李广因杀投降的人而不能封侯。
【小题4】翻译。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4

阅读《鸿门宴》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鸿门宴》出自《史记》。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________,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使用“鸿门宴”这个词通常指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句中的意思。
(1)素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 (2)距关,毋诸侯(______________)
(3)不如也(______________) (4)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言曰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C.不如善遇之D.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5】根据文意,刘邦为了打动项伯,采取的行为是先______,后_______。(均用自己的话概括)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引兵解而东归 解:解围
B.楚兵罢食尽   罢:通“疲”,疲惫
C.以舒屠六,举九江兵   举:“尽”的意思
D.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B.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C.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D.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B.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C.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D.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小题4】把文言选段中划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