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苏武传》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B.副有罪,当相坐     坐:治罪
C.反欲斗两主 斗:使…… 争斗
D.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B.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D.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段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4:0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 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置门下,甚幸爱 幸:宠幸
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   国:国都
D.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   卒:最终
【小题2】用“/”为下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B.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C.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D.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嫉妒、抵毁贾谊。
C.贾谊做长沙王太傅期间,长沙王堕马而死。一年多之后,贾谊也去世了。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2)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易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邪?”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所为于桀纣也 拟:类似
B.存亡之,不可不慎也 机:关键
C.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于潢池中耳 兵:武器
D.乃躬以俭约     率:率先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B.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C.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D.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遂有大节。对昌邑王的不正行为敢于指正,以至昌邑王畏惧他。昌邑王亲近群小,吃喝玩乐,赏赐无度,在龚遂的规劝下也曾有过改正的行为。
B.龚遂通晓国事。他对渤海动乱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汉宣帝赞赏他,不但让他担任渤海太守,还赏赐黄金,为他增派驿车。
C.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最终辖区内的盗贼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体恤百姓。他对渤海采取慢治理的方式,发粮食赈济贫民,选用好官吏来管理,鼓励百姓务农,百姓的生活都富足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2)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易焉。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 赵周三人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被谴。

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④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ft之竹不足受我辞, 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 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元光中为轻车将军,马邑(_______) (2)石庆虽以谨得终,然被谴(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相同的一项。
(1)父子并公卿位(  )
A. 居官任职    B. 岁月不居    C. 后来居上    D. 安居乐业
(2)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坐事死
A. 比权量力    B. 比肩接踵    C. 无与伦比    D. 比屋连甍
【小题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B.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C.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D.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小题4】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小题5】根据第③段判断公孙贺不接受丞相之职的直接原因是( )
A.公孙贺担心自己出生边远地,见识浅陋,不利管理国家。
B.公孙贺担心自己靠军功做官,没有全面治理国家的才能。
C.公孙贺担心自己像前面三位丞相一样被责罚,处危险中。
D.公孙贺担心自己在英明君主的监管之下,难以施展才能。
【小题6】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公孙贺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副有罪,当相    (2)马畜
(3)主背亲 (4)羝乃得归
【小题2】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何女为见/数日不死,匈奴为神
(2)欲此时降武/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A.(1)组相同,(2)组也相同B.(1)组相同,(2)组则不同
C.(1)组不同,(2)组也不同D.(1)组不同,(2)组则相同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小题4】第①段写面对卫律的 ,苏武不为所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小题5】第②段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苏武的形象,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也。是时京师浸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敞既视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尽行法罚。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其治京兆,略循赵广汉之迹。然敞本治《春秋》,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以此能自全,竟免于刑戮。
为京兆九岁,坐与光禄勋杨恽厚善,后恽坐大逆诛,公卿奏恽党友,不宜处位,等比皆免,而敞奏独寝不下。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舜以敞劾奏当免,不肯为敞竟事,私归其家。人或谏舜,舜曰:“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敞闻舜语,即部吏收舜系狱。舜当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尽,延命乎?”乃弃舜市。
顷之,宣帝崩。元帝初即位,待诏郑朋荐敞先帝名臣,宜傅辅皇太子。上以问前将军萧望之,望之以为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天子使使者征敞,欲以为左冯翊。会病卒。
初,敞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为梁相。是时,梁王骄贵,民多豪强,号为难治。敞问武:“欲何以治梁?”武敬惮兄,谦不肯言。敞使吏送至关,戒吏自问武。武应曰:“驭黠马者利其衔策,梁国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秦时狱法吏冠柱后惠文,武意欲以刑法治梁。吏还道之,敞笑曰:“审如掾言,武必辨治梁矣。”武既到官,其治有迹,亦能吏也。
(选自《汉书﹒张敞传》,有删节)
注:①柱后惠文,官员帽子名,是执法官和御史的代称。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敞本治《春秋》 治:治理
B.而敞奏独寝不下 寝:搁置
C.不肯为敞竟事 竟:完成
D.审如掾言 审:果然
【小题2】与“后恽坐大逆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3】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张敞上任之初,长安的治安一片混乱,偷盗横行,商人深以为苦,张敞的治绩得到了皇帝的称许。
B.张敞治理京兆,不专用诛罚,以经术为辅,兼采儒道,所以老百姓常常能保全性命,免于刑罚。
C.萧望之认为张敞是有能力的官吏,堪任治理烦乱,但是其资质轻浮,不是做师傅的材料。
D.张敞的弟弟张武认为对待官民凋敝的梁,就如同驾驭狡猾的马要善用马衔和马鞭,要用刑法弹压管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