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日:“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创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熹,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项是(   )
A.高祖常徭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家焉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坐:坐下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B.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C.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容,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D.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7 10:1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也。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后十余日,光与张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 长信少府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选自《汉书·夏侯胜传》,有删节)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B.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C.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D.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士,为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与现代的“博士”有所不同。
B.崩,指天子、帝王的死。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死”,庶人死叫“不禄”。
C.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D.诏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后,改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侯胜通晓经术。他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及《洪范五行传》;为太后讲授过《尚书》,为此在他去世之后,太后还为他穿了五天的孝服。
B.夏侯胜直言敢谏。宣帝即位后想褒扬汉武帝的功业,群臣附和,唯独夏侯胜坚决反对,认为不宜为武帝立庙乐,他因此受到弹劾而下狱。
C.夏侯胜生性直率。因私自传播皇上的话受到责备时,他援引尧帝之言传布天下之例,坚持辩称自己并没有做错。他在朝中素有直声,也深得宣帝信任。
D.夏侯胜仕途坎坷。他开始被征召为博士和光禄大夫,又曾两次升任长信少府,后因被弹劾下狱而去职,最后升为太子太傅。
【小题7】【小题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就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卜式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2)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钧弋赵健仔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光为人沈静详审,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骨在,群臣议所立,威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诏迎昌邑王贺。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般,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今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诏曰:“可。”…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薨。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人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B.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人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C.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D.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人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讳,即无所顾忌、不隐讳或死的婉辞。文中“如有不讳”与成语“直言不讳”的“不讳”,皆指不避讳。
B.玺,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时,规定皇帝印独称“玺”,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称“印”,且不能用玉。
C.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因为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有此称。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即为二千石。
D.血食,即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血食。古代常以“血食”、“不血食”借以指代国家的延续和破灭。“不血食”指其国家的祖先不能再得到祭祀,这个国家灭亡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忠于汉室。他接受武帝托孤重任,辅佐八岁幼主,决断大小事件;排众议不立武帝儿子,立武帝孙儿为君;与群臣俱见太后力主废除难继汉室大任的昏君刘贺。
B.霍光正直,重视有识之士。对尚符玺郎忠于职守不给自己玺印的行为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及时给予奖励;提拔上奏书的郎官做九江太守,举荐提拔提出“选贤而立”的田延年。
C.霍光沉稳、谨慎,出入宫禁二十余年从未有错。甚至从下殿门进出,停步和行进都有固定地点。郎仆射私下做标记看,每次尺寸竟然丝毫不差。
D.霍光冷静、稳重,尽管内心忧懑、不安,可处理起事情来仍然张弛有度。在立君、废帝的大事上,都会询问故吏、接受上书、召开会议、广开言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
(2)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也   行:长辈
B.私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   发:泄露
D.虞常果张胜 引:带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汉亦留之相当 作《师说》贻之
B.厚赂单于    相如持璧却立
C.常能汉伏拏射杀之    公我献之
D.于使卫律治事 则或咎欲出者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4】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引佩刀自刺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单于壮其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
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迁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辱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隋、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因此
B.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使……得到好处
C.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根据
D.君备礼以待之准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就是汉代有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隐士就是古代那些居于乡野山林的人,有的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有的是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有的是入仕后辞官归隐山林。
B.卜筮,古代人民卜筮是为了求吉利,卜一次得不到吉兆,可以再卜几次。但通常情况下卜三次还不是吉兆的话,要进行的事情就暂时中止,待择吉日再卜,这就叫“卜筮不过三”。
C.蓍龟,指的是蓍草和龟甲,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难能可贵,能预知吉凶;而龟乃长寿之物,古人认为其能通神,所以把它们作为卜筮的理想工具。
D.益州牧,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一样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
【小题4】结合文本,概括郑子真和严君平性格品质方面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