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①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于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三而后至。舍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④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选自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注)①齐国:山东一带的官府。②玄纁:黑色和浅赤色的布帛,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礼物。③北军:城北军队的驻地。④君房:侯霸字君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B.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C.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D.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而后至 反: 反对
B.司徒侯霸与光素 旧: 老交情
C.乃张目视 熟: 仔细
D.帝从容问光曰     从容: 随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光武帝对严光的才干和品质非常了解,所以对于严光的不拘礼节和恃才傲物,他丝毫也不计较,可见他的宽宏大量。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严光用“巢父洗耳”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3 10:07: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人。

②范升尝为出妇①所告,系狱,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升子潜伏道傍,候车驾,而持章叩头大言曰:“范升三娶,唯有一子,今三岁,孤之可哀。”武骑虎贲惧惊乘舆,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政,伤胸,政犹不退。哀泣辞请,有感帝心,诏曰:“乞杨生师。”即尺一②出升。政由是显名。

③为人嗜酒,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然笃于义。时帝婿梁松,皇后弟阴就,皆慕其声名,而请与交友。政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尝诣杨虚侯马武,武难见政,称疾不为起。政入户,径升床排武,把臂责之曰:“卿蒙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而骄天下英俊,此非养身之道也。今日动者刀入胁。”

④武诸子及左右皆大惊,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会阴就至,责武,令为交友。其刚果任情,皆如此也。建初中,官至左中郎将。

(注)①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② 尺一:帝王的诏书。

【小题1】指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范升尝为出妇所告,系狱 (    )  ②唯有一子,今三岁 (   )
弓射之,犹不肯去 (    )  ④会阴就至,责武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常切磋恳至B.而骄天下英俊
C.于是相如前进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不思求贤以报殊宠”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皆美于徐公
C.乐琴书消忧D.夫夷近,则游者众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果敢自矜,然笃于义
②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
【小题5】文中通过三件事刻画了杨政的“刚果任情”,请分条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范晔《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文 属:连缀
B.遂五经  通:通晓
C.而无骄之情 尚:祟尚
D.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游三辅     ②虽才高
③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④遂研核阴阳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A.大将军邓鹭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可是张衡也不去应召。
B.大将军邓鹭认为他很奇怪,所以多次请他,张衡也并没有反应。
C.大将军邓鹭认为他很奇怪,多次召请他,可是张衡也不去应召。
D.大将军邓鹭认为他是奇才,所以多次请他,张衡也并没有反应。
【小题4】对选文相关内容和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的
A.虽然张衡的才学比世人高,但并不高傲。平日举止恬淡平静,且不喜欢与俗人来往。
B.张衡在天文阴阳历算有很高的造诣,且善于理论和实践,作浑天仪、著书就是例证。
C.表示官职改变的词很多,意思不尽相同。迁,指调动、提升官职,贬官则称为左迁。
D.班固《两都赋》“两都”指长安、洛阳,张衡《二京赋》“二京”则指洛阳、建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侯。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②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①省闼:宫中。②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
B.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帝王纪年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文中“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
D.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名流,辟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用僚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沼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将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
C.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2)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茂字子卫,太原晋阳人也。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于乡里。及长,能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哀帝时,察孝ᓿ,再迁五原属国候,遭母忧去官;服竟.后为沮阳令。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
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其暮,俱奔盂县。昼则逃隐,夜求粮食。积百余日,贼去,乃得归府。明年,诏书求天下义士。福言茂曰:“臣前为赤眉所攻,吏民坏死,奔走趣山。臣为贼所围,命如丝发,赖茂负臣逾城,出保盂县。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诏书即征茂,拜议郎,迁宗正丞。后拜侍中,卒官。
延平中,鲜卑数百余骑寇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之。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十创,殁于阵。显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赴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褒叹,厚加赏赐,各除子一人为郎中。
永初二年,剧贼毕豪等入平原界,县令刘雄将吏士乘船追之。至厌次河,与贼合战。雄败,执雄,以矛刺之。时小吏所辅前叩头求哀,愿以身代雄。豪等纵雄而刺辅,贯心洞背即死。东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状上。诏书追之,赐钱二十万,除父奉为郎中。
【小题1】写出下列划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急之  (2)授身十创
【小题2】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服后为沮阳令
A.终了 B.从头到尾 C.终究 D.居然
(2)䇿书追
A.受伤 B.受伤的人 C.哀痛 D.丧祭
【小题3】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B.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C.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D.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小题4】把第②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
【小题5】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刘茂、严授、卫福、所辅的共同品格:
【小题6】以第③段为例,赏析史传作品的人物塑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伏湛字惠公,琅琊东武人也。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粮限阻,今兖、豫、青、翼,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时,贼徐异卿等万余人据富平,连攻之不下,唯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异卿等即日归降,护送洛阳。其冬,车驾征张步,留湛居守。时,蒸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十三年夏,征敕尚书,斋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暑,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节选自《后汉书•伏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斜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
B.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
C.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
D.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弟子,博士弟子即汉博士教授的学生。博士弟子经考核,一般可在郡国任文学职务。
B.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是掌管官职任免的官,地位逐渐重要,权势渐大。
C.中国,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
D.蒸祭,古代君王在一年中的四季举行宗庙祭祖仪式,文中的蒸祭是作为四时之祭中冬祭的专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湛心念苍生,为政众信郡安。他任平原太守期间,与百姓同甘共苦,深得官民信任,郡内得以安定,平原郡得以保全,伏湛起了重要作用。
B.伏湛深受重视,并被委以重任。光武帝征召他做尚书、司直等重要职务,皇帝每每出外征战,他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后来,他代替邓禹做大司徒,封爵阳都侯。
C.伏湛招降异卿,劝阻皇帝亲征。贼人徐异卿等占据富平,连续被攻打不投降,只愿意向伏湛投降。皇帝欲亲自征讨叛乱的彭宠,伏湛上疏劝阻,皇帝最终没有亲征。
D.伏湛宦海沉浮,身后深享哀荣。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也曾被免官,在担任尚书令时,在被光武帝召见的宴会上中暑而死,光武帝亲临吊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坟。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
(2)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