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茂字子卫,太原晋阳人也。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于乡里。及长,能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哀帝时,察孝ᓿ,再迁五原属国候,遭母忧去官;服竟.后为沮阳令。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
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其暮,俱奔盂县。昼则逃隐,夜求粮食。积百余日,贼去,乃得归府。明年,诏书求天下义士。福言茂曰:“臣前为赤眉所攻,吏民坏死,奔走趣山。臣为贼所围,命如丝发,赖茂负臣逾城,出保盂县。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诏书即征茂,拜议郎,迁宗正丞。后拜侍中,卒官。
延平中,鲜卑数百余骑寇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之。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十创,殁于阵。显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赴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褒叹,厚加赏赐,各除子一人为郎中。
永初二年,剧贼毕豪等入平原界,县令刘雄将吏士乘船追之。至厌次河,与贼合战。雄败,执雄,以矛刺之。时小吏所辅前叩头求哀,愿以身代雄。豪等纵雄而刺辅,贯心洞背即死。东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状上。诏书追之,赐钱二十万,除父奉为郎中。
【小题1】写出下列划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急之  (2)授身十创
【小题2】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服后为沮阳令
A.终了 B.从头到尾 C.终究 D.居然
(2)䇿书追
A.受伤 B.受伤的人 C.哀痛 D.丧祭
【小题3】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B.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C.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D.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小题4】把第②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
【小题5】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刘茂、严授、卫福、所辅的共同品格:
【小题6】以第③段为例,赏析史传作品的人物塑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6 09: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永初二年,邓太后诏曰:“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劝劳勤。”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有删改)

(注)①羔羊:语出《诗经·召南·羔羊》,诗中赞美贤大夫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B.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C.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D.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文中指《尚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茂才,即秀才,为汉代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C.和帝、元兴,前者是谥号,后者是年号,都可作纪年之用,均含有对帝王的褒贬评价。
D.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因亦称道家为“黄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改变操行。他年少时喜欢行侠,崇尚武力,和强悍轻捷的少年来往。后来改变志向,研究儒学,诵读法律。
B.王涣为官强硬。王涣做太守陈宠功曹时,敢于决断,不避豪强;做温县令时想方设法讨伐攻击坏人,将他们全部消灭。
C.王涣深得民心。王涣因善于处理冤案疑案,得到京师百姓的称赞;病逝时大家无不叹息,男女老少相互筹集钱粮,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
D.王涣受到褒奖。王涣去世后,邓太后认为王涣为国为民辛勤操劳,所以为他设立祠堂,并任命他的儿子王石为郎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2)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琼传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三年,大旱。琼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七年,疾笃,其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节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B.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C.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D.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是父亲生病的婉辞。父忧期间,父忧人不准为官。
B.仆射:诸官之长称仆射。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自侍中、尚书、博士等以至于军屯吏、驺等皆有仆射。
C.上疏:这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文中指上奏章。
D.:文中指食邑,即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自幼跟着父亲一起在尚书台,了解朝廷的许多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做官以后,办理公务就很熟练。
B.因为父亲的关系他被任命为太子舍人,但他称有病没有就任。皇帝授予他纶氏的官职,他又称有病不去。
C.他受征召入朝后,屡屡官居要职,从尚书仆射到司空、司徒、太尉,后官至三公首位。
D.黄琼认为对梁冀的赏赐应当与邓禹和霍光相比,认为赏赐与功劳相对应,爵位不能超越德行,向皇帝建议不要奖赏他,因此得罪了梁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2)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王莽政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 论不辍。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时,显宗始立为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曰:“得生几晚!”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①,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猒②, 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后荣入会庭中,诏 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荣尝寝病,太子朝夕 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谓曰:“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后病愈,复入侍讲。

荣以太子经学成毕,上书谢曰:“臣幸得侍帷幄,执经连年,而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今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斯诚国 家福祐,天下幸甚。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汜③再拜归道。”太子报书曰:“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于此!况以不才,敢承诲命,不敢有辞。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荣年逾八十,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选自《后汉书·桓荣传》,有删改)

注释:①俞:帝王答应臣下请求的用词,译成“好的”“行”。②猒(yàn):使人信服。③汜:江水分支复归主流,这里指回归故里。

【小题1】下列对文中无停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
B.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
C.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
D.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欧阳尚书》是汉代欧阳生解释《尚书》的著作。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而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雅吹,“雅”是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这里指《雅》《颂》中可以入乐的部分,雅吹即让儒生们吹奏《雅》《颂》之乐。
D.储君,储君是现任君主在自己还能够履行职责就确定的皇位继承人,都是由嫡长子充当的,也就是皇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曾经饱受战乱之苦,在生活极度窘迫,在饥饿困乏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停止传播《尚书》中蕴含的道义,体现出他的坚毅和执着。
B.桓荣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召进宫中为皇太子讲授经义。当皇上要提拔他时,积极举荐了两个同窗彭闳和皋弘,体现了他的正直和豁达。
C.桓荣认为皇太子已经将经学修习完毕,便上书请求辞别回归乡里,语言诚恳,去意坚决,对皇太子学业和进步大加赞赏,体现了他的矜持和稳重。
D.桓荣病重卧床,已经即位的皇太子来看望他,他充满感激,把皇上赏赐的爵位和封地都予以退还,体现了他的淡泊和无私。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⑵臣幸得侍帷幄,执经连年,而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小题1】对文中画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D.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征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官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縗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指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爱好学习,执着求学。他先后到当地的学校、太学学习,向京兆第五元先、东郡张恭祖学习;后入关,通过涿郡卢植介绍,以扶风郡马融为师。
B.郑玄不喜做官,勤于研究。他年轻时即不愿做官为吏;周围许多人因党锢之祸受拘禁,他暗暗修习儒家经籍,并有所创建,促进了古文经学的兴盛。
C.郑玄不慕权贵,淡泊名利。大将军何进征召,他住一晚即逃归;大将军袁绍举荐,他未就任;公车署征召,他推辞有病;去世前,留遗嘱要求薄葬。
D.郑玄桃李天下,受人敬佩。在东莱时,他的学徒已有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岁去世,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参加丧会的有千余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休见而叹曰:“康成人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2)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