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范晔《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文 属:连缀
B.遂五经  通:通晓
C.而无骄之情 尚:祟尚
D.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游三辅     ②虽才高
③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④遂研核阴阳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A.大将军邓鹭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可是张衡也不去应召。
B.大将军邓鹭认为他很奇怪,所以多次请他,张衡也并没有反应。
C.大将军邓鹭认为他很奇怪,多次召请他,可是张衡也不去应召。
D.大将军邓鹭认为他是奇才,所以多次请他,张衡也并没有反应。
【小题4】对选文相关内容和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的
A.虽然张衡的才学比世人高,但并不高傲。平日举止恬淡平静,且不喜欢与俗人来往。
B.张衡在天文阴阳历算有很高的造诣,且善于理论和实践,作浑天仪、著书就是例证。
C.表示官职改变的词很多,意思不尽相同。迁,指调动、提升官职,贬官则称为左迁。
D.班固《两都赋》“两都”指长安、洛阳,张衡《二京赋》“二京”则指洛阳、建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6 09:54: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不应。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候赢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伸山善士岂宜侵盗乎于是送马谢之。嵩官至南海太守。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范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B.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C.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D.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文中“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B.烈士,古义指有志于建功立业之人,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C.辟,指征召出仕,与文中“举州茂才”都是由皇帝直接向社会征聘任命。
D.夷,古时对我国东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可用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式信守承诺,按时拜访老友。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前往。
B.范式接受重托,不负同窗之谊。范式与陈平子虽同窗却从未见过面,平子生病快死的时候将身后事情托付给范式,范式将平子视作死友,照料平子的妻儿。
C.范式不求回报,淡泊名利。范式将平子的灵枢护丧完成后就哭着离去,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称述范式的事迹,范式受到三府征召,但他都没应召。
D.范式偶遇故友,为他深感惋惜。范式与孔嵩本是好友,范式巡视本州到新野,孔嵩主动担任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范式一见便认出了孔嵩,为他的处境感到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式敕县代蒿,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杨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元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肃宗即位,以为长乐少府。建初二年,迁宗正。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B.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C.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D.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文中指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表示敬意奉赠的礼物。
B.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
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后来,刺史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谷贱时增其价而来之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般有志于学,常读不辍。他年少时就立志修养品行,讲诵不怠;河西与内地沟通后,他将家属东迁到洛阳,又拜师修经学。
B.刘般德才兼备,受人好评。建武十九年,皇帝在沛诏问郡中诸侯,太守推荐刘般可为诸侯师表;扬州刺史观恂认为他什么话都敢说,行为不受人怨恶。
C.刘般心怀百姓,体恤民情。皇帝想设常平仓,刘般据理反对;朝廷禁民二业,他认为打鱼捕猎不妨害农事,有助谷食。
D.刘般据实言事,深受信任。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官吏检查结果多与实际不符,他认为务必要让刺史、二千石去核实,皇帝都采纳了他的进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分,不宜苦精若此。
(2)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县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府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弹奏调、阜,并及司吏校尉。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见恢,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严令诸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①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①丧服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恢不污于法   皦:(保持)清白
B.上以义自   割:断绝和国舅们的关系
C.瑰欲往见恢,恢不与通   谢:道歉
D.恢门生何融等上书恢忠节   陈:陈述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正直性格”的一组是( )
①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恢)闭户精诵,不交人物
③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恢劾奏调、阜,并及司吏校尉
⑥ 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的父亲因得罪县令而被拘谨将杀,十一岁的乐恢昼夜痛哭,县令听到后很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
B.在本郡做官时,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此事说明乐恢胆大心细,很重情义。
C.郡太守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因为乐恢和他是同郡人,所以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这表现了他耿直的一面。
D.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结果劝谏不成,自己反遭迫害。
【小题4】(小题4)
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⑵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琼传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三年,大旱。琼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七年,疾笃,其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节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B.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C.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D.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是父亲生病的婉辞。父忧期间,父忧人不准为官。
B.仆射:诸官之长称仆射。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自侍中、尚书、博士等以至于军屯吏、驺等皆有仆射。
C.上疏:这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文中指上奏章。
D.:文中指食邑,即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自幼跟着父亲一起在尚书台,了解朝廷的许多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做官以后,办理公务就很熟练。
B.因为父亲的关系他被任命为太子舍人,但他称有病没有就任。皇帝授予他纶氏的官职,他又称有病不去。
C.他受征召入朝后,屡屡官居要职,从尚书仆射到司空、司徒、太尉,后官至三公首位。
D.黄琼认为对梁冀的赏赐应当与邓禹和霍光相比,认为赏赐与功劳相对应,爵位不能超越德行,向皇帝建议不要奖赏他,因此得罪了梁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2)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馀,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纴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B.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C.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D.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少保。
B.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朝廷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后汉至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置纺织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蹇秉性纯正,事亲至孝。母亲病死,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做官期间,为葬父而卖掉田产,竭尽资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钱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九奔命。
(2)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