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将军,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细柳军 称善者久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将军  天子D.吾欲入劳     细柳
【小题2】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上自军 劳:慰劳B.使人称 谢:谢谢
C.军中不得驱驰  驱驰:策马疾驰D.天子至 且:将要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没有写周亚夫如何挥军作战的场面,也没有写他有关军事方面的卓识宏论,只是记叙了在“匈奴大入边”的紧张形势下,细柳营中军容威严、军纪严明、士气饱满、战备气氛浓厚的情况,但充分表现了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严谨的治军作风。
B.大敌当前,汉文帝在布置好防务后亲自去慰劳军队,但在细柳营中受到层层阻拦,接连遭遇“非礼”;他不但没有大发龙威惩罚周亚夫,反而赞不绝口,军队撤防以后还任命周亚夫做了中尉,可见汉文帝是个识才、爱才、任才的君主。
C.细柳营中军纪严明号令如山,即使皇帝入营也不例外对待。相比之下,霸上、棘门两座军营对外迎来送往,军纪如同儿戏。出了细柳营后,随从大臣们都被军营对皇上的无礼震惊了,后来听了皇帝的一番赞美之辞后才心悦诚服。
D.在叙述汉文帝劳军的史实时,文章先略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劳军的情景,然后详写细柳劳军的情景,即依次写了吏守营、先驱至营、文帝至营、徐行入营、介冑不拜及改容式车等情景,最后写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文章极有层次。
【小题4】请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5 05:19: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素:向来,本来
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徒:空,白白地
D.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才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罢归国,相如功大 夫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B.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击沛公于坐,杀之。
C.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项王按剑跽曰
D.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大功 微夫人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 以勇气闻于诸侯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君幸与赵王
C.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求人可使报秦者
D.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秦灭,项羽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月馀,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江军孙遨军于东张,大破之。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韩信巳破赵,为相国,东击齐。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定齐,凡得七十余县。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天下既定,汉王为皇帝,参归汉相印。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日:“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日:萧何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   从:跟随
②高祖二年,拜为左丞相   假:暂且
③参代何为汉相国,事无所变更 举:做、办
④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适还家门。不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适:到
⑤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   过:来访
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焉;又不见者,三十六年。   幸:幸运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参右丞相属韩信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
B.①参去,属后相曰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善抚之,使之肖我
C.①治无大此者乎
②钉头磷磷,多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D.①参汉相国,出入三年
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声,目遇之而成色
【小题3】下列文言句式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大破之,斩夏说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渐渐愁煎迫D.戌卒叫,函谷举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迁为将军”。同样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转”、“徒”、“调”等。
B.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有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懿侯”,是一个带有褒义的称号。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写,现存诗305篇,分“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
D.《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集体创作的结集,后世尊称为《南华经》,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逍遥游》是内篇的第一篇。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2)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称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其舍,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摘编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受釐(xì):汉制祭天地五时,皇帝派人行祀或诸侯国祭祀后,都把祭余之肉归至皇帝,以示受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文中指优异的才能。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曾因避光武讳改称茂才,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宋则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专称入县学的生员,后来也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B.孝文:文中指西汉皇帝刘恒的庙号,即孝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正朔:正朔即正月初一。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十八岁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还在担任河南守的时候就发现他的才华并向朝廷推荐了他。
B.贾谊进入朝廷后,制定了新的法令制度,希望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文帝刚即位,顾不上这些,但还是打算进一步任命他为公卿。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具有政治才能、战略眼光。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蜂、灌、东阳候、冯微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晋鄙不授公子兵,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之(看问、慰问)
B.臣从,老不能(合适)
C.至邺,魏王令代晋鄙(假托国君命令)
D.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路,引导)
【小题2】下列“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北救赵西却秦
A.士无贤不肖,皆谦礼交之
B.公子即合符,晋鄙不授公子兵
C.复请之,事必危矣
D.今吾且死,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小题3】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翻译: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
B.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翻译: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
C.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
翻译:晋鄙是一个有威势的老将,往往不会听从我的命令,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
D.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翻译: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凭借这个给公子送行。
【小题4】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一开始,就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请在本段中概括出能体现信陵君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慑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nǎnɡ):以往,从前。②博:古代一种博戏。③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④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 目:瞪视
B.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之:到、往
C.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D.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去:前往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敬称的一项是
A.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B.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C.光与相善,燕国莫不知
D.言足下于太子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交代了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文中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记叙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②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