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田叔者,赵隆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以为郎中。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夺。会陈彝反代,宓砰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甚恭,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车等数十人皆怒,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事明白,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 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怒之曰:"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B.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C.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D.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守卫宫殿和做国君随从,后逐渐成为医生的称呼。
B.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如迁升、迁授、左迁都是指升官。
C.高祖在本文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沛县起兵反秦,并率先夺取关中,后建立西汉。
D.顿首即叩头,古代拜礼之一,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可用于书信末尾致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为人忠义,不怕牺牲。赵午等人因高祖对赵王的无礼而暗中谋反,事发之后田叔作为 臣属能与君王共进退,随赵王入京受审。
B.田叔正直敢言,据理辩争。文帝认为孟舒非德高望重之人,对此他在文帝面前为孟舒力 辩,指出孟舒忠君爱下,最终取得文帝认同。
C.田叔通达情理,思虑周全。他在处理完梁孝王派人刺杀袁盎的案件之后,劝景帝不要再深 究这个案子,否则景帝会陷入左右两难之境。
D.田叔辅佐君王,尽职尽责。他代鲁王偿还从百姓那里夺取的财物,纠正君王过错,并坚持 狩猎时不入馆舍休息来促使鲁王不过度游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9 12:4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賜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除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成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藉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 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 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 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与留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 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为大中大夫。
(选自《说苑,奉使》,有删改)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起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有删改)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摄.形状如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称对方的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两个“足下”分别是张良对项王及大将军范增的尊称。
C.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君主聚会群臣时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向北。因此,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D.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有很多,如“升”“进” “擢”等都表示升职,“贬”“谪”“左迁”等都表示降职。文中“拜为大中大夫”中的“拜”指升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B.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C.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D.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广家世世受射 受射:传习射箭之术
B.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为:对、向
C.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徙:调任
D.皆惊,上山陈。 陈:军阵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将领,曾因追逐捉拿燕太子丹而立下功劳。
B.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作战取得胜利,因为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封赏。
C.典属国公孙昆邪因为妒忌李广的才华,又讨厌李广自逞武力,请求皇上调任李广做上郡太守。
D.李广带着一百骑兵去追击匈奴的三个射雕者,亲自射杀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古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近,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 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力战为名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既出塞,出东道
既克,公问其故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小题3】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B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C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D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前两句是课本内容,第三句式前面文言文里画横线的句子。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鹂?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楚国特有的官名,因屈原曾经担任此职,后人用它来借指屈原。
B.宾客,春秋、战国时期,有时指权势贵族豢养的门客,有时指他国使者。
C.令尹,春秋、战国楚国最高官衔,执掌一国国柄,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D.赋,古代文体。文中指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如班固的《两都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才高被小人陷害。他担任左徒职务,才华横溢,很受怀王信任,因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和陷害,被疏远。
B.屈原具有前瞻的眼光。在怀王将赴秦约之前,他预见到怀王此行危机四伏,劝说怀王不要出行,但不被采纳。
C.屈原高洁而不同流俗。他被降职,遇到渔父,劝说他要随波逐流,但他追求髙洁品格,宁可选择怀石投江而死。
D.屈原是楚国辞赋鼻祖。他死之后,因爱好文学擅长辞赋而著称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以他为学习效仿榜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①连敖:接待宾客的小官。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屡次
B.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犯法
C.数以策项羽,羽不用   干预,影响
D.於是信视之   熟悉
【小题2】全都能体现韩信是难得的人才的一组句子是( )
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③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④虽为将,信必不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滕公感到韩信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一开始就很赏识韩信,觉得他才能出奇超众,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C.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D.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要汉王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留住韩信。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⑵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