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田叔者,赵隆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以为郎中。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夺。会陈彝反代,宓砰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甚恭,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车等数十人皆怒,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事明白,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 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怒之曰:"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B.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C.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 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D.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 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守卫宫殿和做国君随从,后逐渐成为医生的称呼。
B.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如迁升、迁授、左迁都是指升官。
C.高祖在本文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沛县起兵反秦,并率先夺取关中,后建立西汉。
D.顿首即叩头,古代拜礼之一,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可用于书信末尾致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为人忠义,不怕牺牲。赵午等人因高祖对赵王的无礼而暗中谋反,事发之后田叔作为 臣属能与君王共进退,随赵王入京受审。
B.田叔正直敢言,据理辩争。文帝认为孟舒非德高望重之人,对此他在文帝面前为孟舒力 辩,指出孟舒忠君爱下,最终取得文帝认同。
C.田叔通达情理,思虑周全。他在处理完梁孝王派人刺杀袁盎的案件之后,劝景帝不要再深 究这个案子,否则景帝会陷入左右两难之境。
D.田叔辅佐君王,尽职尽责。他代鲁王偿还从百姓那里夺取的财物,纠正君王过错,并坚持 狩猎时不入馆舍休息来促使鲁王不过度游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9 12:4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后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者,名平”,古时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子20岁,女子16岁)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是岁十月之望”,“是岁”即“壬戌”,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还有星岁纪年、生肖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等,其中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大致出于同一时期。
C.“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后赤壁赋》就属于文赋。
D.“十月之望”,古时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初一称为朔日,晦则指农历每月的三十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见识广博,怀王很信任他,但是上官大夫却想同他争夺国君的宠幸,想要抢夺他制定好的法令,并在怀王面前讲他的坏话。怀王因此疏远了屈原。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D.《后赤壁赋》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敞’。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敞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草。
B.“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为边郡太守,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②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②白马将:乘白马而出监护军队的将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 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B.转,改任官职,无所谓升迁。徙,表示升职,如“陈涉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C.“孝景”,是汉景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谥号以褒贬善恶。“景”是美谥。
D.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本文指部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技,自己当初从军抗击匈奴之时,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经常发挥作用。
B.李广作战时骁勇过人。吴、楚两地叛军作乱,他跟随太尉攻打叛军,并夺得叛军旗帜,因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扬名。
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敌军。
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按律令被除去官职。因损失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2)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B.期山东为三处。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忧劳可以国。
B.石,金块珠砾。
C.此天之我,非战之罪也!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今卒困于此。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B.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C.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D.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小题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义。
C.文段(2)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D.文段(2)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6】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B.《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现实针对性很强。
C.《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小题7】翻译句子。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以,事得已    故:缘故
C.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军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封项     长
B.梁此奇籍不及召下兵  故荆轲逐秦王
C.独籍知耳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于是项梁教籍兵法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小题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或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