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故谦称自己是“寡人”。
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也用以尊称对方,如本文中的“豫子”。
C.幸,既可表示古代封建帝王亲临某处,也有“宠爱”的意思。文中“襄子必近幸子”、《阿房宫赋》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即“宠爱”意。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其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入宫涂厕准备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⑵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5 05:47: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闲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战河南(河:黄河。河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南省”含意不同)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沛公不胜杯杓(胜:能承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卑辞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项羽怒气有所消解,有和解意,并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B.项伯与项庄对峙,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于是张良出去招来樊哙。项羽知道樊哙的身份和来意,明知故问,显示自己的威风。
C.樊哙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锋芒毕露地指责项羽,赞扬刘邦。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
D.刘邦逃回军中后,张良献玉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将玉摔在地上,并用剑击碎,还骂项羽不足与谋,并预言刘邦将夺项羽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①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⑴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英才心悦而好之,恐不得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⑵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    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说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长卿病不能往 推辞
B.车骑 跟从
C.恐不得也    了解
D.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殷切诚恳之情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B.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C.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D.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小题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少时尝与鲍叔牙(_______)     
②鲍叔遂管仲(_______)
③天下不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_______)
【小题2】按照“时”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B.知时有利不利也
C.知我不遭时也D.少时尝与鲍叔牙游
【小题3】下列句式与“管仲既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孙世禄于齐B.分财利多自与C.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D.齐桓公以霸
【小题4】选择一个角度,对本文的某个写作手法进行评析。

同类题5

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小题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_______)关中    ②(_______)日(________)士卒,(________)击破沛公军③范增(________)项羽曰   ④(_______)美姬    ⑤皆(________)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________)见 ⑦使子婴相(________)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士卒(______________)    ②范增项羽曰(______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
①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击破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 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_______)
⑵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子婴为相(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皆为龙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
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________________)   ②此其志不在小(__________________)
⑸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贪于财货(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长于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小题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_______________的对比,表明项羽一方________,___。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的告密,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