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而善遇之
B.①吾还也 ②人居远未来
C.①越国鄙远 ②皆白衣冠送之
D.①乃夜驰沛公军    ②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06 12:5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 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 /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B.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 /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C.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D.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古代官位尊卑秦汉以前,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是说蔺相如在廉颇的右边。
C.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赵王斋戒五日”,以此表示对秦国的尊重。
D.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召有司案图”为召来官吏查看地图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理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诉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蔺相如的启发式提问,得出廉颇不如秦王的结论。然后,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将相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蔺相如对廉颇的忍让,是出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目的。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市 隐 斋 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得君作记 渠:他。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者辨:区别。
C.出一致 处:退隐。
D.以诗酒诸公间 游:游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以我故为之皆出于此乎
B.容或有之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胁肩入市于是乘其厉声
D.予于此犹有未满者斯天下之民至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以“夫隐,自闭之义也”为前提,通过鲜明的比较,分析了大隐与小隐、真正的隐居与沽名钓誉之徒的假隐居的不同。
B.娄公自题斋名为“市隐”,又广邀文人墨客赋诗作文,宣扬隐居的乐趣,但因对隐逸的认识不同,他的良苦用心没有被元好问理解。
C.文中用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的隐士不用修饰,无需声名,从而含蓄地嘲讽了那些“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欺世盗名假隐士。
D.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没有对斋本身作叙述描画,而是以作者与李生论辩是否为娄公作记的对话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以理取胜。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言 身 之 文 也身 将 隐 焉 用 文之 是 求 显 也 奚 以 此 为 哉 予 意 大 夫士 之爱 公 者 强 为 之 名 耳 非 公 意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4分)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发关中兵击之,安定次:依次
B.通占对无屈,得归长安竟:最终
C.今当免悉达等,尔善言旌:表彰
D.通候其无备,夜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B.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C.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D.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B.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C.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D.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2)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