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2)抢榆枋而止________________
(3)而后乃今培风_______________(4)适百里者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B.形容枯槁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下流多谤议
【小题3】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彼且恶乎待哉?
B.去以六月息者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鹏之徙于南冥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小题4】下列各句句式和例句“而莫之夭阏者”相同的一项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重为乡党所笑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07 02:3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集(都)
畅叙情(幽深内藏)
感慨之(附着)
之于怀(比喻)
B.群贤至(全)
山峻岭(高)
于尽(至,及)
列坐其(旁边)
C.茂林竹(修整)
人之相(交好)
修短随(变化)
一也(情趣)
D.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得于己(一时)
之所欣(一向,向来)
叙时人(一个个地)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一一咏
B.死生亦
C.映左右
D.彭殇为妄作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引以为流觞曲水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史记 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响:响应
B.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乐:爱好
C.百姓不亲,天下畔之畔:通“叛”背叛
D.与纣为靡靡之乐靡靡:萎靡颓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B.乃召师涓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是源于人心的,晋平公爱好濮水之上的靡靡之音,司马迁认为他不是个有德之君。
B.师旷认为师涓所作之乐为亡国之音。劝晋平公不要欣赏,可是平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C.师涓、师旷同为乐师,但师旷能发现师涓琴声中的问题,可见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高一筹。
D.司马迁把国家兴亡和音乐联系起来,表面上谈的是音乐,其实谈的是仁、礼之类的治国之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选择题12分,翻译题10分)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 ( )欲( )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 )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③,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④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②社鼠:穴居社神木俑中的老鼠。③阤zhì:崩塌。④鲧:尧时部落首领,相传治水九年未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帜甚高县:悬挂
B.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怀:怀揣
C.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执柄:手扶拐杖。
D.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比周:结党营私
【小题2】将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道之士怀其术()欲()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龁之。
A.而因则B.则以则
C.则因而D.而以而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猛狗阻售”“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表达了春秋战国时士子对于治国的忧患: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寓言故事含有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的哲理,如狗猛与酒酸之间就有某种必然关系。
C.尧想要传天下给舜,鲧和共工联名反对而被杀,鲧的结局与《山海经》里鲧治水无功而被杀的说法,很有些不同。
D.猛狗、社鼠的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4分)
(2)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3分)
(3)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张君讳署,字某,河间人。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长于文词,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为幸臣所谗,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三年,逢恩俱徙掾江陵。

②拜京兆府司录。诸曹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啜,揖起趋去,无敢阑语。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事以办治,京兆改凤翔尹,以节镇京西,请与君俱。改礼部员外郎,为观察史判官。帅他迁,君不乐久去京师,谢归。用前能拜三原令,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③改虔州刺史。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度支符州,折民户租。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罪。君独疏,言“治岭下,民不识蚕桑”。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欢为贺。

④改澧州刺史。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君曰:“刺史可为法,不可贪官害民!”留牒不肯从,竟以代罢。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十日不得毫毛罪。改河南令,而河南尹君平生所不好者。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节选自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曹事(________) (2)而河南尹君平生所不好者(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惟恐不及事
A.被告   B.遭受   C.覆盖   D.判罚
(2)治岭下
A.紧迫  B.催逼  C.接近  D.迫使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税出杂产物与钱 / 尚书有经数 / 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
B.民税出 / 杂产物与钱 / 尚书有经数观察 / 使牒州征民钱倍经
C.民税出杂产物 / 与钱尚书有经数 / 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
D.民税出 / 杂产物与钱尚书 / 有经数观察 / 使牒州征民钱倍经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用前能拜三原令,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小题5】第②段详写了诸曹以及县令丞尉对张署的态度,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小题6】联系第③段内容,简析张署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