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7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遣返
D.因为诗吊之悼念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②其余评论尚多
【小题3】(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2 04:4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瞻,字思范,琅邪临沂人,宋太保弘从孙也。祖柳,光禄大夫、东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皆出观,瞻独不视,***,于棋射尤善。起家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顷之,出为鄱阳内史,秩满,授太子中舍人。又为齐南海王友,寻转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王甚相宾礼。南海王为护军将军,瞻为长史。又出补徐州别驾从事史,迁骠骑将军王晏长史。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时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作乱,路经晋陵,郡民多附敬则。军败,台军讨贼党,瞻言于朝曰:“愚人易动,不足穷法。”明帝许之,所全活者万数。征拜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霸府开,以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领录事。梁台建,为侍中,迁左民尚书,俄转吏部尚书。瞻性率亮,居选部,所举多行其意。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谥康侯。子长玄,著作佐郎,早卒。

(节选自《梁书·王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B.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C.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D.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指祖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为从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又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阕,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
C.闾里,“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群聚居处;“里”指居住的地方,如“故里”;“闾里”指乡里。
D.秩满,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写王瞻出京担任鄱阳内史,任期届满以后,被朝廷授任为太子中舍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瞻做事专注。他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他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
B.王瞻廉洁奉公。他为官期间,两袖清风,不管职位如何变迁,廉洁之习不变。家人跟着他也不能免除饥寒。
C.王瞻仁慈宽厚。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失败后,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时,他的建议保全了数以万计的郡中民众。
D.王瞻性格正直。他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不曲意逢迎,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
(2)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守节自誓。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查西京推官。入朝,为馆阁校勘。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士名,修首在选中。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知嘉祜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修在翰林八年,知无不言。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参知政事,时东宫犹如未定,与韩琦等协定大议。
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修亦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明年,徙蔡州。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脩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押宝:主持宴会。台谏官: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C.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D.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节:信守名分,保持节操。常用来特指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或未婚夫死后终身不嫁。
B.服除,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暂停做官去守丧,这是很重要的礼节,守丧期间,称为“服除”。
C.东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可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
D.布衣,上古所谓布是麻织品成葛织品,“布衣”是平民的代称,也用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四岁时就死了父亲,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学习,学习条件是艰苦的。他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没有辜负母亲的教诲。
B.欧阳修主持了嘉祜二年进士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太学体”文章。欧阳修对这类文字坚决加以排斥,这类考生不予录取,考场文风,从此不为改变。
C.欧阳修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不让他辞官,他任职青州时,因遭到诋毁,所以乞求回京更加迫切。
D.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天下人效法尊崇。他还喜欢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些有才华的人都受过他的推奖褒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
(2)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为更名荣。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曰:“何料之审也!”帝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事亦遂决。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明年以父丧给传归。既葬,起复视事。

二十一年,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

二十二年,复从北征。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幼孜入御幄议。二人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二人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

及仁宗晏驾,英宗践阼,委寄如故。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荣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国。帝然之。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   

(节选自《明史·杨荣传》)

注①椑,bì,最里面的一层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B.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C.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D.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复,明、清时指官员父母丧服满期后补官。
B.六师,指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亦泛指全部军队。
C.大行,古代称刚去世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皇后。
D.践阼,亦作“践胙”“践祚”,指即位、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荣深得帝心,进谏有方。朝堂议事时,有时皇上发怒,一见到杨荣就和颜悦色;杨荣劝导皇上往往很委婉,常能帮助触怒皇上的臣子免祸。
B.杨荣遇事镇定,谋而能断。无论是处置宁夏被围,还是处置福建、浙江叛乱,杨荣都能镇定自若地分析局势,为皇上决断提供参考。
C.杨荣颇识大局,依礼处事。皇帝北征意外驾崩,杨荣与金幼孜议定依礼装殓;有人想用不合乎礼制的方式将成祖驾崩的消息报告太子,杨荣坚决阻止。
D.杨荣老成持重,虑事深远。英宗与群臣商议是否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安南不可留,而杨荣认为不应该因为安南地处荒僻就轻易放弃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
(2)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空无人。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从弟子女十人所,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小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苦为河伯娶妇,□故贫。
②以故城中□空无人。
③得□求好女,后日送之。
④叩头□破,额血流地。
A.①以  ②以  ③更  ④因
B.①乃  ②益  ③若  ④因
C.①以  ②益  ③更  ④且
D.①乃  ②以  ③若  ④且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好:喜爱。
B.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将:带领。
C.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趣:催促。
D.烦三老为入白之 白:禀告。
【小题3】“既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湮没,溺其人民。”从这个复句的第一层看,其类型是 ( )
A.递进复句
B.假设复句
C.因果复句
D.转折复句
【小题4】下列叙述核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门豹担任耶令之始,就问及人民的疾苦。百姓担心不为河伯娶妇将遭受大水灾害,西门豹表示要积极支持娶妇的做法。
B.为河伯娶妇的场面浩大,观看者达到数千人。西门豹以需要换女子为由,要大巫妪及其弟子通报河伯,并把她们投入水中。
C.西门豹又借口巫妪及其弟子不会办事再将三老投入河中。这使得那些主张为河伯娶妇的人胆战心惊,娶妇一事从此作罢。
D.西门豹发动民众开辟水渠,引水灌溉民田,使百姓长期受益。他自己也因为治理耶地卓有政绩而名扬天下,受到高度评价。
【小题5】把第一部分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2)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之耳。”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与语,数日不   厌:讨厌、厌恶
B.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之耳 说:通“悦’:高兴、喜欢。
C.军既相 距:通“拒”,对峙
D.吾始与公子 欢:友好,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己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魏公子卬以为
C.起不意,尽失其度
秦孝公,太子立
D.吾还也,亦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绝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施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