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尺微命”中“三尺”指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C.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极为巨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07 12:4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自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典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B.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C.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D.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把戈和矛结合于一体,具有刺击和钩杀双重功能。
B.日昳,即未时,指每日13~15时,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之一,以天干地支命名。
C.太祖,是帝王庙号,即帝王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多用来指开国帝王。
D.中牢,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中牢即少牢,谓羊豕也”,祭品规格低于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韦行侠仗义,为人赏识。典韦为朋友刘氏报仇,杀了李永后慢慢走出,震惊整个集市的人,经过闹市,数百人不敢靠近,因此被豪杰赏识。
B.典韦食量惊人,力大无比。太祖赐他酒食,他纵情吃喝,得要几个人侍候才能供应得上。他臂力过人,军中编歌谣说他“提一双载八十斤”。
C.典韦作战勇武,身先士卒。太祖讨伐吕布时,被吕布的援兵包围,形势危急,典韦奋勇当先,招募几十名勇士,奋死拼杀,终于击退了敌军。
D.典韦性格忠诚,行事谨慎。典韦经常一整天在太祖身边侍立,夜晚在大帐附近睡觉休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精心护卫着太祖,丝毫不懈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
(2)韦自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求自试表

曹植

臣植言:臣闻士生世,入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今臣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三方未克为念!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终无伯乐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节选自《曹植集校注》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命之臣也   毕命:竭力效命
B.九州如   晏:安宁、安定
C.窃自惟   度:忖度
D.道家之明也 忌:嫉妒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士生世   且为奈何
B.出事君 金就砺
C.事君贵兴国   不求闻达诸侯
D.皆功勤济国    臣险衅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B.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C.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D.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尸禄,指空食俸禄而不尽职。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
B.玄冕,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的礼服,这里专指天子、圣上。
C.填沟壑,古代对死的委婉的说法。人死而尸首填塞山沟,故称填沟壑。
D.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创始人是庄子。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曹植认为,成功的君王会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尽心忠君的臣子会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
B.文章以古代接受爵禄的多是一些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利惠人民的人为例,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
C.曹植身处外地,睡觉不好,吃饭不香,因为东吴、蜀汉两国还没被攻克,这两国士卒仍在积极备战。
D.曹植以尘雾、萤火、蜡烛来自喻,期待能发挥自身的能量,虽遭讥笑,仍然希望得到朝廷实质的任用。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2)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
(3)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