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父全义,仕南唐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补殿前承旨。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周师为浮梁涡口,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周师大衄,死者不可计,焚其资粮而还。以功授武殿使。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及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而降于周。至山阳,见世宗,特加宴劳,拜亳州防御使。宋初,从征上党,再知亳州。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廷谓性恭谨,事母以孝闻,未尝不束带立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B.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C.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D.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昇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其末帝就是词人李煜。
B.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约定性质的凭证。
C.世宗,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古时君主、大臣死后在太庙供奉所称的名号。
D.闾里,乡民聚集生活之地,即乡间。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家也称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廷谓较为忠贞。周人拿铁券劝他投降,他拒绝;多数将领降周时,他不肯投降;战到最后,感到彻底绝望时,才大哭降周。
B.郭廷谓能征善战。周师退保到定远之后,他招募壮工化装前往侦察,得到定远周军的情况后,他认真训练,后前往偷袭,大败周军。
C.郭廷谓颇有远见。在紫金山大战之后,他全军撤回濠州,缮甲治沟,提前整顿城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D.郭廷谓有爱民心。梓州沿袭旧制,车脚户、庄宅户等属州将管辖,鹰鹞户、田猎户要给州将进贡,他上任后,将这些规定全都废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
(2)此濠、寿之患也。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7 07: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显贵奢靡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_良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
B.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
C.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
D.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康,现为南京,三国时期,为吴国都城,称建业,自六朝始称建康。此外还有金陵、锦官城等称呼。
B.保伍,当时基层的户籍编制,五家为一伍,又立保相统摄,因此称为“保伍”。
C.龙图阁,北宋初年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存放皇帝御书御画、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龙图)阁等人员。
D.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琮自幼聪颖好学,但是并未考中进士,第一次为官也是因为父亲周需的关系。
B.周琮忠勇报国。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争,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琮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的有利条件,组织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
C.周琮关心百姓。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使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停留时间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
D.周琮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深得皇帝信任。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
(2)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渣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诸使合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召赴行在。经略制置使唐重以敌迫近,留迪提举军马,措置民兵以为备。金人已自同州渡河,或劝迪还蜀,迪思有以报国,不从。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会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当守不当避,重从之,以亮为制置副使,去者悉还。既而金兵益迫,重乃以迪提举永兴军马,措置民兵,令迪行视南山诸谷,将运金帛徙治其中。因召土豪,集民兵以补军籍。会应募者众,亮语重曰:“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重大然之,即檄诸司听亮节制。金人近城,迪又欲选兵迎战,使老稚得趣险,尚可以活十万人。亮执议城守,金人四面急攻处无援兵迪患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照危急论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城破,乃自亮所分地始。亮先出降,众渍。迪率其徒行徇于众曰:“敌仇我矣 死,战亦死!”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迪冒飞矢,持短兵接战数十合,身被创几遍,绝而复苏,犹厉声叱战不已,遂死之。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诏明州观察使,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程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吗咽/同盟皆感泣
B.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C.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D.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吗咽/同盟皆感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又可称为恩荫,是指因下辈立功而给予上辈特殊的封赏照顾。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路,宋元时期的区域单位,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
D.赠,文中为赠官,指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已死的官吏追封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迪出身武将家庭,跟从杨惟中征讨方腊建立功勋而被加授官职诸使认为他可以胜任将帅之职而共同举荐了他。
B.程迪忠义有谋略。金人渡过黄河时,有人劝他回蜀地,他为报国而没有听从;并谋划了自保策略,揭下榜文自领其事。
C.程迪善待百姓。金兵通近城池时,程迪打算挑选士兵迎战,让老人和孩子去险要地方避开战火,以救活十万百姓。
D.程迪作战英勇。金兵攻城,程迪率领部属冒死抵抗,与敌军大战数十回合,几乎全身受伤,仍然厉声呵斥,战斗不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
(2)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以光禄卿卒,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B.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C.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D.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六部之一,古代掌管全国户口、财赋、土地以及水利工程的官署。《明史·海瑞传》:“擢瑞户部主事。”
B.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铜钱。《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总计前后赐赉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缗钱。”
C.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唐玄宗时设置水陆转运使,掌洛阳、长安间粮食运输事务。
D.梟首,古代酷刑,把人头砍下挂在城门上示众。《史记·高祖本纪》:“梟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考虑事情周到,做事讲究策略。侬智高入侵,针对有些人有田客(佃户)而有些人没有田客的实际情况,就呼令耆长征发居民,补充壮丁,解了侬智高入侵之围。
D.王罕真诚为民,为狂妇讨回公道。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做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
(2)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意修营垒,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帝降御前金字牌,令此事日落住罢。弃疾受牌而藏之,仍躬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者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征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西大凶,诏弃疾督振荒。始至,榜于通衢曰:“屯米者配,强籴者斩。”又令尽出官钱,量贷于吏民能者,令其于他处购运米粮,期终月至城下平粜,于是连樯而至,米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州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缗钱:元狩四年,汉武帝下诏“初算缗钱”,对商人的财产进行征税,自此,“缗钱”即作为计税单位登上历史舞台,后泛指税金。也可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B.金字牌:全称金字牌急脚递,是宋朝一种通信的凭证。宋代驿传中以最快的速度发送的文件所悬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
C.长短句:词的别名。还称作“诗余”“乐府”。《草堂诗余》《汉乐府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D.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于特别表扬有贡献的死者。《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记载,“初,常少、张隆劝述降,不从,并以忧死。帝下诏追赠少为太常,隆为光禄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垒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令官府出钱,发放贷款给有能力的人,广纳米粮平价出售,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不曾施展。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受牌而藏之,仍躬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者坐军制。
(2)榜于通衢曰:“屯米者配,强籴者斩。”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幼颖悟,诵书日数千言,每冥思精索。闻陈文蔚讲书铅山,实朱熹门人,往师之。后师事真德秀。

嘉熙二年,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奏否泰、剥复之理,因及右辖(右辖,官职名)久虚,非骨鲠耆艾,身足负荷斯世者,不可轻。又言皇子竑当置后及蚤立太子,乞蚤定大计。时谏官蒋岘(xiàn)方力排竑置后之说,遂力请外,不许,即谒告归,乞祠(谓请求奉祠),章十二上。

淳祐元年,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擒渠魁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郡有延平书院,率郡博士会诸生亲为讲说。民讼,率呼至以理化诲,多感悦而去。丁母优去官,众遮道跪留。既免丧,授侍左郎官。言敌国外患,乞以宗社为心。言钱塘驻跸,骄奢莫尚,宜抑文尚质。兼崇政殿说书,每入讲,必先期斋戒。

元老旧德次第收召,元杰亦兼右司郎官,拜太常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中书舍人。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十,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每栽书至宗社隐忧处,輒阁笔挥涕,书就随削稿,虽子弟无有知者。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疾谒告。特拜工部侍郎,随乞纳,诏转一官致仕。夜四鼓,遂卒。

先,元杰未死之一日,方谒左丞相范钟归,又折简察院刘应起,将以翼日奏事。是夕,俄热大作,诘朝不能造朝,夜烦愈甚,指爪忽裂,以死。朝绅及三学诸生往吊,相顾骇泣。讣闻,帝震悼曰:“徐元杰前日方侍立,不闻有疾,何死之耶?”亟遣中使问状,赙赠银绢二百计。已而太学诸生伏阙诉其为中毒,且曰:“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于是三学诸生相继叩阍讼冤,台谏交疏论奏,监学官亦合辞闻于朝。有旨付临安府逮医者孙志宁及常所给使鞫治。既又改理寺,诏殿中侍御史郑采董之,且募告者赏缗钱十万、官初品。然狱迄无成,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给其家。赐谥忠愍。

(《宋史•徐元杰传》)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身足负荷斯世者,不可轻 畀:给、赠送
B.淳祐元年,知南剑州     差:派遣
C.兼给事中、国子祭酒,中书舍人    权:衡量
D.不闻有疾,何死之耶     遽:立即,快速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
B.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
C.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
D.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
【小题3】结合原文,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宗社,即是宗庙和社稷,用它代指国家。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也可以自建宗庙。
B.斋戒,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
C.朔,本指新月,后来用指每月初一。另外,朔也用来北方。
D.三学,这是唐代对国子监、太学、四门的称法,它们都是教育机构。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也指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
【小题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元杰自幼聪明,博学精思;在朝为官时敢于直言,既言自然社会变化转变之理,又言官员选用标准,还言皇储立嗣等大事。
B.徐元杰兼具文武之才。他在南剑州任职时,平定了当地的寇乱,又带领有文化的人为当地书院讲学,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
C.徐元杰读书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忠于职守。操心政事,行事端正。每次入殿侍讲,都要斋戒;每次写文书写到国家隐忧之处,总会流泪。
D.徐元杰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突然去世引起极大的震动,从皇帝到朝廷多个部门都为他的死因行动起来,终于弄清了主犯。
【小题5】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1)民讼,率呼至以理化诲,多感悦而去。
(2)然狱迄无成,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