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唐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元、白始。依次押韵,前后不差,此古所未有也。而 且 长 篇 累幅 多 至 百 韵 少 亦 数 十 韵 争 能 斗 巧 层 出 不 穷 此 又 古 所 未 有 也。他人和韵,不过一二首,元、白则多至十六卷,凡一千馀篇,此又古所未有也。以此另成一格,推倒一世,自不能不传。盖元、白觑此一体,为历代所无,可从此出奇,自量才力,又为之而有馀,故一往一来,彼此角胜,遂以之擅场。

 

(清·赵翼《瓯北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文中的“元、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材料,解释文中“次韵”的意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8 10:0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纱窗恨·答冠月韵
清·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
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望吴越”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全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钦佩,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
【小题2】《纱窗恨》中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写出边塞之景,引子乡思的笛声,随风而起风,溢满天涯。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实写。是诗人由耳闻飞扬的笛声想到眼前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 “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小题3】《行香子》中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小题4】《采桑子》中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 “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①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②疾疢(chèn):恶病。③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B.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C.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D.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屦以为食   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   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C.人事之郁     湮:堵塞
D.岁大饥 直:一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
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沧河老兵

沧州南一寺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水中,不可得,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ǐ):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杮(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河干(面对)
B.二石兽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二石兽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 酿泉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数里外 则移其民河东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 ②沿河求,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 ④果得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