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上书荐宝经明质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大夫,,鸿嘉中,广汉群盗起,选为益州刺史。广汉太守扈商者,软弱不任职。宝到部,亲入山谷,谕告群盗,非本造意,渠率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自劾矫制,奏商为乱首,《春秋》之义,诛首恶而已。

商亦奏宝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商征下狱,宝坐失死罪免。,益州吏民多陈宝功效,言为车骑将军所排。上复拜宝为冀州刺史,迁丞相司直。时帝舅红阳侯王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尚下狱死。立虽不坐,后兄大司马卫将军商薨,次当代商,上度立而用其弟曲阳侯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上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石,赐黄金三十斤,、蛮夷安辑,吏民称之。征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哀帝即位,征宝为谏大夫,迁司隶。平帝立,宝为大司农。会越隽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成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宝日:“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二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i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节选自《汉书·孙宝传》)

【小题1】下列对文巾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B.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C.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D.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i公即讯/宝对日/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春秋》,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后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释。
C.二干石,汉官秩中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故可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D.周公,西周王朝周武王,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流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宝平乱有方,深受爱戴。为平定叛乱,孙宝劝说匪首悔过投降,放归乡里;益州蛮夷触犯法律,孙宝到任,蛮夷安居,官吏百姓都称颂他。
B.孙宝担责被贬,因功复用。出任益州刺史时,孙宝弹劾自己放走死罪犯人而被免官;益州官吏百姓感念他的功劳,后拜冀州刺史。
C.孙宝正直敢言,无惧权贵。红阳侯王立强占垦荒田数百顷,孙宝派人查询证实,揭露其罪行;太师孔光等都称赞说王莽功德无量,只有孙宝直陈见解,不予赞同。
D.孙宝对友亲厚,礼遇贤者。侯文为人刚直却称病不肯做官,孙宝用恩惠和礼节邀请侯文,并每天设置酒宴,最终打动了他,使侯文任东部督邮。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8 08:2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皆式 (2)浑邪等将
(3)召中郎 (3)上过其羊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生人无争 式复持钱二十万河南太守
B.以田畜事 欲官乎
C.布衣草履牧羊    望洋向若叹曰
D.上式朴忠 给徙民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子何欲?
(2)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小题4】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迢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

相救橡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同心辅政,上皆重之。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子弘嗣,甘露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

(摘编自《汉书·魏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B.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C.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D.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书名,即《周易》的简称,也称《易经》。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
B.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时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答策出色者,可以评为“状元”或“高第”。
C.传,这里指驿站;驿舍,类似于现在的旅店或宾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舍相如广成传舍”的传,也是这个意思。
D.视事,多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中的“视事”意思与此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霍光死了之后,汉宣帝想让霍光的儿子和侄子担任重要的官职。魏相通过许伯上书表示反对,也因此得罪了霍氏家族。
B.先前给皇帝写上书的要写两份,有关官员可以决定是否把奏疏报上去,这样皇帝就有可能受到蒙蔽。魏相反对这种做法。
C.霍光的后代忌恨魏相,借助皇后的支持想要发动政变,要斩杀丞相,然后废掉皇帝。结果这件事情败露了,霍氏也得到了惩罚。
D.魏相命令掾史要把各地的奇闻怪事以及如果有贼寇反叛和自然灾害变故都报上来,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
(2)相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警者为之,则苟钩䤨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橡,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诸野之令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选自《汉书·艺文志》,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B.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C.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D.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B.三老五更,三老,掌教化之官。汉初的三老,由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耋老。
C.大射,古代的射礼之一,天子、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举行射礼,射中多者方能参与祭祀。
D.从横家,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从横家”,是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是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管仲、苏秦、张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中地位最为崇高。
B.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其的扭曲。
C.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D.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艺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2)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会昭帝,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定国上书谏。数年,迁水衡都尉,超为廷尉。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威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衷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饮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甘露中,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时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与定国并位八年,论议无所拂。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诏,条责以职事曰:“二千石选举不实,是以在位多不任职。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其租,以故重困。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上复以诏条责曰:“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定国慌恐,上书自劾,归侯印,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经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君虽任职,何必颛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非其人者毋令久贼民。”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七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曰安侯。

(选自《汉书·于定国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B.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射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C.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射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D.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而“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
B.“廷尉”是掌管天下刑狱的官吏,案件要报到延尉处,职责与文中的“御史”相同。
C.“经术”指注解经书的学问,古有“五经”之说,指《诗》《书》《礼》《易》《春秋》。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高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加给他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定国重视学习,拜师学经。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法律,做廷尉后又拜师学习《春秋》,亲自手执经书,面北向老师行弟子之礼,敬重精通经术的人。
B.于定国为官恭谨,主动担责。汉元帝曾两次责备大臣不尽职责,于定国内心惶恐害怕,于是上书谢罪或引咎自责,最后因病情沉重不得已辞官归乡。
C.于定国判案谨慎,深得赞誉。他判案保持审慎态度,除照顾螺寡孤独之人,对不是特别肯定的犯罪都尽量从轻发落,朝廷上下都称赞他堪比张释之。
D.于定国尽心辅佐,深受器重。身为先帝的旧臣,他与御史大夫陈万年八年共事而从不相互抵触,汉元帝称赞他“不敢稍有懈怠休息”,之后赐予车马黄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
(2)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侯:指何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____________。   
(2)世以此多焉 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圣惧,自免
A.赦免。B.逃脱。C.解职。D.谢罪。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系庐江
A.扰乱。B.拘禁。C.归属。D.牵连。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小题6】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小题7】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